基層醫療藍圖|高風險人士可自行選擇家庭醫生 一對一治理

撰文:黃煦緻
出版:更新:

政府今日(19日)正式公布《基層醫療健康藍圖》,聚焦以社區為本的「治未病」,最快明年第二及第三季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提供針對性資助,並透過「一人一家庭醫生」及跨專業公私營協作模式,讓市民能夠接受篩查及治理,首階段以高血壓及糖尿病優先。
醫衞局發言人表示,針對群組是「未喺醫管局見到嘅人」,即未患病人士,達到及早預防。有需要市民可到地區康健中心成為會員,登記後再檢查其有無風險因素,例如市民是45歲以上、有肥胖問題等高危因素,便可參加計劃,並自行選擇及配對名冊上的家庭醫生,市民亦可進行跨區選擇,配對後就能獲資助。

▼12月19日 政府公布《基層醫療健康藍圖》▼

+8
政府公布《基層醫療健康藍圖》。(盧翊銘攝)

醫衞局形容地區康健中心針對「未喺醫管局見到嘅人」

醫衞局發言人形容,今次推出「基層醫療健康藍圖」是醫療系統的重大改革,直指「如當日成立HA係開刀動大手術,今次我哋呢個係微創」;又期望透過整個醫療系統不同人士,能夠「打通醫療系統經脈」,促市民改變經常尋求公營醫療的習慣。

發言人續指,集中更多在預防工作方面,達到治未病效果。由現時第二層及第三層專科服務,再將重心轉去基層服務(即醫療系統第一層服務),並以家庭醫生為主導。他又指,地區康健中心針對群組是「未喺醫管局見到嘅人」,強調不是將醫管局的市民「搬」到中心。

此外,現時糖尿病及高血壓病人等對醫療系統構成的壓力最大,因此「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首階段針對可能患以上疾病市民,作為介入點,之後會作進一步擴展。

地區康健中心情況:

+11

名冊上家庭醫生及醫療專業人員需符兩條件

計劃中所有提供基層醫療健康服務的家庭醫生及醫療專業人員,需要登記加入《基層醫療名冊》,同時每年需參加課程及家庭醫學培訓,亦需跟隨基層醫療處制定的慢性疾病或將來其他護理流程。他們亦需加入醫健通系統,醫健通將不再僅單純記錄病人病歷,亦會利用其作為數據平台,將包括健康、服務、收費等紀錄。

政府將補貼資助參與「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的市民,市民可到地區康健中心成為會員,登記後再檢查其有無風險因素,例如市民是45歲以上、有肥胖問題等高危因素,便可參加計劃,並自行選擇及配對名冊上的家庭醫生,市民亦可跨區選擇家庭醫生。

市民「由頭到尾」接受一對一服務,並建立長遠醫患關係。適時尋求家庭醫生意見及治理,有需要亦可被轉介至其他專科醫生作治療。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