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醫療藍圖|料地區康健中心集中資源 跟進管理慢性病人

撰文:黃煦緻 呂穎姍
出版:更新:

特首李家超今年發表首份《施政報告》,其中提到重整醫療體制,目標以預防為重、以社區為中心的體制,投放更多資源推動基層醫療,並推出成立基層醫療健康管理局。政府今日(19日)下午將公布《基層醫療健康藍圖》,消息指,政府會重整現時本港18區均設立地區康健中心及康健站,會集中資源跟進有慢性疾病風險、或已確診患者管理慢性疾病,盡力減少公立醫院的壓力。

▼地區康健中心▼

特首李家超發表首份《施政報告》中表示,政府會重整醫療體制,目標是由目前以治療為主、以醫院為中心的格局,轉為以預防為重、以社區為中心的體制,投放更多資源推動基層醫療。

當局今日下午公布《基層醫療健康藍圖》,主要措施包括成立基層醫療健康管理局;推出為期三年的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以及優化長者醫療券計劃等。當局亦會以地區康健中心作為樞紐,統籌為市民提供的基層醫療服務,與私營醫療界別共同推廣一人一家庭醫生理念,並協調不同醫療專業,在社區內提供全面、持續、以人為本的基層醫療服務。

+11

消息指,藍圖內容亦包括研究調整地區康健中心的角色,由以往地區康健中心的活動大部分開放予所有人參與,往後會轉為集中資源跟進有慢性疾病風險、或為已確診的患者管理慢性疾病。換言之,未來地區康健中心的小組活動,開放予全部會員參加的比例或會減低,大部分的小組活動將只供有慢性疾病風險或已確診患者。

此外,當局亦會研究在地區康健中心推出「個案經理服務模式」,貼身跟進慢性疾病者。

+3

現時政府在18區設立地區康健中心及康健站,地區康健中心推出以社區為本、地區為本、公私合營等預防服務,銳意推廣市民關注健康,及期望紓緩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

但是最新一期據審計報告顯示,作為最早成立的葵青地區康健中心,2021/22年度9項年度服務量目標中有4項未能達標,包括基本健康評估、高血壓及糖尿病管理等。據了解,其他地區康健中心或康健站情況亦相若。

成為健康中心會員可以每年出席健康風險評估,惟審計署發現,已入會一年的會員出席年度健康風險評估的百分比偏低。例如2020年10月登記入會的會員為例,應在2021年10月進行年度評估,但截至同年12月,出席評估的會員只佔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