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熱警告|孫玉菡:1小時為基礎 短時間重發不影響防暑可行性

撰文:陳葆琳
出版:更新:

勞工處於上月2日根據《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三度發出「工作暑熱警告」,由取消至重新發出分別只相隔10分鐘和20分鐘,有立法會議員就此向政府提出質詢。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今日(5日)指,「工作暑熱警告」發出後最少會維持1小時,而指引內所建議的工作與休息安排亦是以1小時為基礎,短時間內重發警告,並不會影響警告生效時段內按每小時需要實施防暑措施的可行性。
他又表示,勞工處會小心留意在此新系統下各種出現的情況,並與天文台共同探討進一步優化系統的空間和方法。

▼5月8日 勞工處公布《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

+11

謝偉銓批評發出警告的資訊混亂

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議員謝偉銓今日於立法會提出口頭質詢時批評,「工作暑熱警告」資訊混亂,「好多業界、僱員或者僱主方面都希望跟,但唔知點跟」。孫玉菡指,「工作暑熱警告」發出後最少會維持1小時,而指引內所建議的工作與休息安排亦是以1小時為基礎。他說,雖然警告取消後技術上確有可能出現因「香港暑熱指數」再度上升而在短時間內重發警告的情況,但並不會影響警告生效時段內按每小時需要實施防暑措施的可行性。

勞工處會與天文台探討優化方法

他指出,「工作暑熱警告」為新推出的警告系統,勞工處會小心留意在此新系統下各種出現的情況,並與天文台共同探討進一步優化系統的空間和方法。

「工作暑熱警告」建基於天文台於京士柏的香港暑熱指數測量數據而發出,勞工界立法會議員周小松關注,京士柏的指數未必能夠反映到全港所有地區的熱壓力情況,提及很多於機場停機坪工作的工友,在沒有發出警告的時間在其工作地點量度得40度高溫。

孫玉菡回應指,以其理解,天文台未有計劃在京士柏以外另設地點量度暑熱指數,當局未來會繼續與天文台保持密切溝通,盡可能用好現有暑熱警告以及《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為工人提供更好的防範措施。

不能只參考溫度因素

對於立法會議員陳健波指「工作暑熱警告」涉及多項因素,變動很大,建議只以溫度作為標準。孫玉菡表示,中暑風險不能只是參考溫度,亦要參考濕度及太陽幅射,當時天文台設計「工作暑熱警告」,曾與中文大學醫學院合作評估過入院風險。他又指,如果只著重溫度,未必適合香港情況:「有時候一個溫度,但濕度唔同,對於人嘅中暑風險都唔同」。
孫玉菡指,當時設立「工作暑熱警告」經過詳細討論,亦考慮了不同科學數據,目前參考的指數是最適合香港情況。

▼5月18日 首發工作暑熱警告▼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