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玩具店」半年收近千玩具 社工賦予巴斯光年新生命

撰文:張雅婷
出版:更新:

儲印花換公仔,是不少港人的童年回憶。但剎那興奮過後,有多少人能珍惜玩具?社工黎俊業(Paul)半年前開辦「再生玩具店」,收集被丟棄的玩具,以「自由定價」形式轉售,或在社區分享,重新賦予玩具新生命。短短半年他收集近千件玩具,當中大部分都從便利店或快餐店換取的公仔擺設,史路比、白雪公主七隻小矮人、巴斯光年,應有盡有,當中不少可拼湊成一套。玩具被遺棄,家長也有責任。Paul直指,家長見到玩具有少許破損,就想買一件新的代替:「有Lego中間的連接位少了一部分,家長乾脆買一個新的更好。」

眾多玩具中,一套的公仔擺設最易被市民丟棄。(倫星揚攝)

公仔擺設最不受歡迎 最多人棄

黎俊業(Paul)去年12月成立「再生玩具店」,每月不定時在社區市集擺賣,收集市民或機構捐出的玩具。玩具店營運半年,收集到各種不同的玩具,有全新未開封的巴士模型、大型紙牌遊戲、樂高(Lego)、波子棋……幾乎所有說得出名字的玩具,都可在「再生玩具店」覓到。Paul說,收集到最多的是,從便利店或快餐店換到的公仔,有時更可拼湊成一套:「就算成套擺出來,都不會有人要!」

Paul說,市民往往因一時之興換購公仔擺設,但過後即玩厭:「開心囉,擺完一輪之後發現厭了,屋企又不是有太多位置,就不要了。」現代社會物質豐富,玩具亦唾手可得,Paul認為正正因為這樣,無論小朋友還是成年人,都不懂珍惜玩具。Paul記得有朋友想向他送贈小型模型車,言談間發現小朋友玩具多至玩不完的地步。「朋友說家中的模型車多過100部,取走幾部,小朋友都不會知。」他估計,現今小朋友的玩具最多只可玩一個月,然後就會被棄到一旁。

Paul利用收集到的公仔小擺設(左下)再加上自製的棋盤,就成為一副康樂棋。

家長帶頭浪費

除了貪新厭舊令玩具壽命減少外,父母亦帶頭「浪費」。Paul曾接收過許多簇新的玩具,當中只有少許破損。「有Lego中間的連接位少了一部分,其實只要稍為維修就可以。但家長就會覺得麻煩,乾脆買一個新的更好。」家長不以身作則,小朋友亦自然不會珍惜玩具。

相反,Paul生於基層家庭,小時候家貧未能購玩具,自小就學懂珍惜。Paul記得父親利用一張摺枱,圍上紙板,加上象棋,就成一副康樂棋,絕不花巧眾人玩得不亦樂乎。到Paul長大後,亦視所有玩具為「寶物」,別人不要的小模型擺設,Paul將它們變成一副康樂棋;一個I-pad盒加上竹籤和衣夾,就成為足球機。不過,現金社會變得富裕,玩具亦非得來不易,又有多少人會像Paul一樣,動動腦筋,令玩具重生?

+4

對於玩具被遺棄,Paul說只能「救得一個得一個」,他期望家長以身作則,教導小朋加珍惜玩貝,若小朋友真的有玩具不要,亦先和朋輩交換,不要即時遺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