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長洲氣象站開放公眾參觀 超大型風球標誌重現

撰文:羅卓敏
出版:更新:

堪稱殺傷力最強的颱風溫黛,吹襲香港這個彈丸之地後滿目瘡痍,一張張舊照片帶大家重回半世紀前狂風襲港的恐怖場景。天文台趁成立風球懸掛系統百周年,於最後一個懸掛颱風訊號標誌的長洲氣象站,開設展品廳,展出多個近大半個人高的「風球」標誌實物、更有多張颱風吹襲香港後的舊照片、數字颱風信號系統演變等。

前總科學助理屈錦城介紹以往使用的颱風訊號標誌。(林若勤攝)

現時科技發達,手上的智能手機在屏幕上一劃,便能得知颱風走勢,然而在通訊科技未普及前,天文台在1917年開始使用數字颱風信號系統向市民預警熱帶氣旋吹襲時的風力及方向,市民若要得知颱風信號,須留意懸掛在天文台信號站上圓柱形、球形和圓錐形的大型颱風標誌;而在60年代高峰期,全港更設有逾40個信號站。

成人身高「風球」標誌重現

今年是香港採用數字颱風信號一百周年,香港天文台於2002年停用、全港最後一個懸掛颱風信號標誌的長洲信號站舉辦展覽,展出多個近大半個人高的「風球」標誌實物、長洲信號站歷史、風災歷史等。未來會與非政府組織合作,舉辦導賞團讓有興趣市民隨團參觀。

天文台台長岑智明表示,期望市民透過回顧信號系統的演變及風災歷史,提高防災意識,防範熱帶氣旋帶來的威脅。至於本港現時的颱風信號系統,已由1973年沿用至今,他認為系統廣受市民所熟識並能持之有效地使用。

+3

曾於天文工作近40年的前總科學助理屈錦城憶述,當年要將一號風球改至三號風球,須將「T」型颱風標誌從杆上除下,由於一號與三號屬同一個標誌,但不同方向,他只須將標誌反轉再掛上便可,但同時須配合相應的燈號,讓市民在晚上仍能適別。

「掛波」毋須準時

他表示,懸掛颱風標誌過程約10多分鐘,若天氣情況太差,則需要兩、三個人合力掛上,但直言當年市民要求不高,不會執著於是8時05分30秒掛上訊號,還是06分掛上訊號,與現時的要求完全不同,但指這亦可體現社會的進步。

居於長洲逾70年的黃成就憶述,1962年颱風溫黛襲港令長洲傷亡慘重,亦令他印象最為深刻,居於沙灘旁棚屋的他在颱風後看見4、5條屍體橫躺在沙灘之上,甚至父親看到海上有兩具兒童的屍體,著他把屍體帶回岸上。他直言,當時不感恐怖,惟現在回想才感害怕,回想當年在長洲大街可看到信號站上的風球信號,若發現有颱風信號掛上,會立即通知漁民朋友,現在已一一成為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