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A遺禍】小一補充練習篇章字數飆一倍 老師:要睇答案才識答
小三基本能力評估(BCA,前稱全港性系統評估:TSA)終於在一片爭議聲中完成,而隨著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即將上台,倘若她兌現政綱,BCA將會被擱置。但是否就代表小學生不再需要承受不必要、過早和過深的操練?
除課本外,不少學校會要求學生購買補充練習,《香港01》抽選了3間補充練習的出版社,對比2004年,即教育局推出TSA年份前後的中文補充練習,發現即使是同一間出版社,近年的閱讀理解字數大幅上升,小一練習的字數甚至與小三看齊。
學者表明當中充斥不少超出該年級能力的題目;有老師明言,題目難,老師亦要看答案才懂。
全港性系統評估(TSA)在2015年年底引來全城關注,教育局最終在2016年接納檢討委員會建議,將試卷問題變淺,以試行方式推行,再在今年重推至全港津貼小學必須參加,並改名為小三基本能力評估(BCA)。教育局一直強調,日常的學習已足以學生應付BCA。不過,學界一直不諱言,要令學生能夠處理試題,需要訓練。常見訓練學生應試的工具之一,就是各科的補充練習。
字數飆升逾一倍 愈遲出版字數愈多
《香港01》統計3間的出版社,朗文出版社、樂思出版社和課室出版社,比較在2004年前後出版,即TSA推行後的小一和小三補充練習,發現所有出版社在兩個年級的閱讀理解篇章字數均有明顯升幅。
升幅最厲害的,是課室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課室新編中文補充練習(一上)》平均篇章為86字,但2009年出版的《課室小學中文科同步綜合練習(一上)》就躍升至232字,升幅為1.6倍。而普遍小一練習的字數飈升之多,甚至與小三看齊,篇章平均字數高達306字。
值得留意的,愈後年份出版的小三補充練習,閱讀篇章的平均字數愈高。以朗文出版社的《90日日中文精讀練習(三上)》為例,2011年的版本,篇章平均字數較2002年出版的飆升一倍,平均一篇逾500字。
補充練習閱讀理解篇章字數變化
出版社 | 年級(出版年份) | 篇章平均字數 | 上升幅度 |
樂思出版社 | 小一(2000、2010*) | (105、151) | 43% |
小三(2000、2010*) | (250、427) | 71% | |
課室出版社 | 小一(2001、2009*) | (86、232) | 169% |
小三(2001、2009*) | (247、369) | 49.4% | |
朗文出版社 | 小一(2002、2011*) | (170、306) | 80% |
小三(2002、2011*) | (244、502) | 105% |
截稿前出版社未有回應
以上由09年至11年出版的練習,記者在一般書店都能輕易找到,當中有練習重印6次,可見大有市場,深受歡迎。記者以電郵方式向三間出版社查詢為何篇章字數會有明顯增幅,程度是否愈來愈深,三間出版社在截稿前均沒回應。
前線老師:補充練習比TSA更難
過去TSA被批評過深,但東莞工商總會張煌偉小學中文科主任李雅恩直言許多補充練習的模式跟足TSA,而難度有過而之無不及:「有時老師都要看過答案才知是哪一個,我想他們(出版社)是想令學生做完這些練習後,會覺得TSA更容易。」李雅恩指正因補充練習問題多多,該校不會要求學生訂購補充練習。
學者:拔苗助長 愈做愈差
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副系主任謝家浩表示字數、篇章內容、提問方法,統統都影響練習的深淺程度。而謝家浩就留意到,即使小一的補充練習已有TSA題型:要求學生在文中抽取詞語填入一句與篇章毫無關係的句子,謝家浩直言:「這種題目俾小三學生做,是可以的,但小一生而言,一定是過早。」
題目: 1.美美請求子樂幫忙,子樂馬上點頭______了。
謝家浩選了其中一題作詳細解釋:「以這一題為例,答案是子樂馬上點頭『答應』了,但其實他可填『裝模作樣』,因為可能他心中子樂根本就不想幫美美,文法上沒有錯,但你會話他錯而又解釋不到原因,這樣會令初小生對字詞的理解會做成混淆。」
難題磨蝕學習動機
有多年師訓經驗的謝家浩坦言不認為補充練習有助學生學好語文,「但好多家長、老師睇見學生考得唔好,就俾更多的補充練習你做,但其實只會愈做愈無信心,愈無動機學習,愈做愈差。」他認為初小階段最重要幫助學生建立信心,就算程度淺的,也是好題目;坊間補充愈來愈深,只是滿足部份家長想催谷孩子的想法,只有少數學生能夠駕馭,「少數做到的學生會有成功感,不介意做;但大部份人都做得不好,是犧牲者。」
教育局:學校須嚴謹考慮應否選用練習
《香港01》向教育局查詢,有沒有留意到坊間補充練習愈來愈深,局方回覆時沒有正面回應,但就表示,教育局鼓勵學校採用富趣味、啓發思考和不同難度的學習活動,以照顧學生學習多樣性,而操練式的應試練習,可能扼殺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校必須嚴謹和慎重地考慮應否選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