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20載】97前持英公民護照入倫敦常遭拒 劉美詩:虛有其名

撰文:李慧妍
出版:更新:

在旅遊界打滾近40年的業界一姐劉美詩,由前線領隊到幕後管理,見證回歸後香港旅遊業界變遷,不少港人由報團出發,轉為深度遊、自由行。說起香港主權移交前後,劉美詩難忘殖民地時期,港人即使手持「英國屬土公民」護照(BDTC)(為BNO前身)儼如「孤兒仔」,常有團友莫名遭英國移民當局拒絕入境,但回歸後,港人如在外旅遊遇上意外,中國駐當地大使館會即時派員了解及提供協助。

現年58歲的劉美詩,可謂康泰的多年重臣。2010年時離開任職32年的旅行社,在外闖蕩6年後,去年10月回巢。(林若勤攝)

港人離港外遊人數,由1997年的4,160萬人次,到2016年接近9,000萬人次。面對旅遊業20年的蓬勃發展,入行近四十年的康泰旅行社高級副總經理劉美詩憶述,1977年港府立法規定打工仔每年可享7天勞工假期,但多是中產人士儲錢後外遊一次,「一年一次大假,好難得出去玩,連親朋戚友也會到機場送機,團友就會寫滿一張手信紙買東西。」

過往港人多參加旅行團,行程安排更是爭分奪秒:「參加一次台灣遊9日,幾乎每日去一個地方,去齊台北、台中、台南、高雄,猶如環島遊。」但隨住旅遊資訊豐富,旅行模式改變,亦令旅行社面臨競爭壓力,去年就有關鍵旅遊、萬邦旅運及卓越國際旅遊等相繼結業。劉美詩認為,時下都市人習慣上網制訂好行程,未來網上平台、深度遊是業界發展方向,「每個地區要斬件式推出景點、慢慢玩,以前客人不喜歡有樹林的景點,但現在就多想行山,接觸大自然。」

劉美詩回望本港旅遊業過去20年的變化,認為內地旅遊設施逐步完善,景點繁多,但坦言香港年輕一代不愛到內地旅遊。(林若勤攝)

近年本港政治環境風雲變幻,一度刮起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續領潮。據資料統計,英國政府去年向3.7萬港人簽發BNO,按年升44%。而去年底有逾15.2萬港人持有有效BNO護照。不過,對劉美詩而言,經歷過的「頭痕」事莫過於殖民地時期,參團港人持「英國屬土公民」護照(BDTC)(為BNO前身)遊歐,在法國多佛(Dover)坐船到行程最後一站、英國倫敦時,常有人被英國移民當局拒入境,要乘法國該航班即時返港,她直言:「當時我覺得既然持有『子民』護照,卻不被宗主國保護,虛有其名。」

香港特別行政特區護照由97年的27個免簽國家,增至現時的158個。劉美詩認為,持特區護照外遊逐漸便利之餘,若在外發生意外,中國駐當地大使館會派員了解,感到備受關顧,「雖然很多年輕人不太喜歡到內地旅遊,但其實內地有很多歷史文化,是很吸引人的。」

劉美詩回憶指,殖民地時期,參團的港人持「英國屬土公民」護照(BDTC)(圖右)入境英國時,遭移民當局無理拒絕。圖左為BN(O)護照。

回歸前夕,不少港人因對內地管治感到不安,曾出現一股移民潮,旅行社亦推出「看樓團」,行程途中物色房屋。而現時隨住兩地合作愈趨緊密,業界對領隊及導遊要求也有改變,她笑說,「港式普通話」常鬧出笑話,「本地導遊說得不正,就很易變成粗口,如『有無散紙唱』說成『有沒生痔瘡』。」故現時求職者能說流利普通話則具優勢。

隨住本港新移民增多,也有內地公司在港報團外遊,導遊及領隊懂得普通話成為優勢。(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