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為什麼要繼續紀念六四?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紀念六四,就是不斷鞏固自己的身分認識,希望透過給歷史事件一個說法,令中國的發展和進步更上一層樓。

(美聯社)

就如執着的歷史守望者,香港每年都會紀念六四。但在過去27年, 沒有哪一年的紀念活動,會像今年發生這樣激烈的內部分裂。有些人甚至認為,活動可能無法再辦下去。或許,這是思考一些問題的時候了。

相對於過去,今年的六四,無論在媒體宣傳和造勢,還是組織者、參與者的數量和熱情方面,都較往年下跌。紀念活動的高潮,往往是逾10萬人參加的維園燭光晚會,香港市民的真誠和慷慨投入,吸引了世界主流媒體的關注。它甚至成為香港一「景」,每到這個時候,都有內地遊客慕名而來親身體驗,他們既羨慕港人在「一國兩制」下所享有的自由,又為港人對歷史及公義的執着而感動。

然而,今年媒體對六四的評論幾乎可以用「敷衍了事 」來形容。紀念活動的主要組織者支聯會,面對組織動員能力不足,以及參與者的數量和熱情下降的挑戰。如果不是學生組織拒絕出席支聯會所舉辦的活動,媒體今年對六四可能更缺乏興趣。

2007年六四十八周年,繫上毋忘六四白頭帶的學生上大台參與悼念。八九學運物資短缺,學生隨手拿可用的物料寫上抗爭標語,白布、書法成為學運的標誌。(Bobby Yip/路透社)

中港近年發生不少衝突,令內地來港遊客的數量銳減。一些人更開始質疑支聯會的領導層,應否繼續堅持用「愛國愛民 」的精神悼念六四 ,甚至對中央會否繼續在香港實施「一國兩制」產生懷疑。張德江的訪港言論,對「一國兩制」做了保證,紓緩了中港矛盾,有香港「黨媒」之稱的《文匯報》甚至對泛民做了「愛國愛港 」的政治定性。或許香港人看到了北京治港政策出現改變,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香港政治的對立情緒,起碼沒有讓市民的六四情結火上加油。

但今年六四紀念活動相對平靜的主要原因,應該是香港正經歷意識轉型和政治上缺乏方向的迷惘期,加上各種茶杯裏的風波,讓飽受生活壓力的市民對政治感到厭煩,逐漸失去參與的熱情。再加上時間不斷洗刷,心煩意亂的年輕人,已對歷史傳承缺乏興趣。他們不但難以從生活的重壓下抽身,更無法將自己放置於歷史的維度之內,把六四這個歷史的沉痛記憶與自身聯繫起來。對紀念六四,他們在知性上認識不足,在感性上缺乏熱情,自然感到疏離。

八九民運期間,港人在香港曾舉行大型集會,而官方也曾暗暗協助「黃雀行動」。(支聯會圖片)

當然,支聯會在組織悼念活動上缺乏新意,也可能是重要原因。今天的支聯會,在司徒華去世後,就像在台灣大選中落敗的國民黨,一直缺乏有力的領袖。它對內地和香港社會缺乏透徹的認識,運動論述老化,又不懂得和年輕人交流,結果話語權逐步消減。讓這樣一個與社會現實和歷史發展脫節的機構來組織紀念活動,更適逢變化如此劇烈的內外環境,出現今天被某部分年輕人質疑的局面,是不難想像的。

年輕人如果要問:我們為什麼還要紀念六四?最簡單的回答,或許只有一句話:六四還沒有平反,當然要紀念!但是否合理,就見仁見智了,因為堅持信念是非常個人的行為,沒有標準可言。試問,很多人都難以想像某些年輕人的港獨訴求,這又是否可以作出合理解釋?

給事情一個交待,從來都是中國人最簡單和最執着的行事邏輯。在六四問題上,中共不能指望時間可以淡化一切,或者用國家經濟的發展成就讓所有人閉嘴,含含糊糊就能將歷史敷衍過去。他們要認識到,香港人就是有《秋菊打官司》的執拗精神。沒有得到一個可以接受的交待,這個包袱就沒法從心頭卸下,而且愈是迴避或打壓,就愈是強化。

香港人有原則、有理想、有信念、會獨立思考,具備批判精神和能力,也有勇氣維護和表達自己的信念。紀念六四就是香港人的歷史傳承。它是香港人的精神圖騰,也是對一個曾經積極參與的歷史悲劇的集體記憶,更是香港人的身分象徵。同時,紀念六四,也是「一國兩制」能夠落實的證據和原因。沒有「兩制 」,在香港紀念六四必受打壓。反過來,如果連香港都不能或不願紀念六四,那對香港來說,「一國兩制」還有什麼意義?

香港人當年參與六四,在之後的27年,每到這一天都要紀念。 紀念六四,就是不斷鞏固自己的身分認識,希望透過給歷史事件一個說法,令中國的發展和進步更上一層樓。對秉持港獨思想的部分年輕人來說,他們當然不想紀念六四,因為六四不僅是今天與昨天的歷史聯繫,也是香港與內地的民族感情聯繫。就像台灣的分離勢力不斷鼓吹「去中國化」,斬斷這個聯繫,就是割斷香港人對中國歷史文化和心理的認同。

香港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香港的歷史就是中國歷史的一種寫照,這是任何人都無法改變的現實。人的身分認同不能沒有歷史基礎,如果連這樣基本的認知也沒有,又如何能夠改變社會,促進社會進步?

年輕人特立獨行,有不同的想法,這是好事。這個世界的發展和進步主要就靠年輕人特立獨行的想法來推動。這是年輕人的特質,是社會賦予他們的權利,值得鼓勵。但是如果將年輕人缺乏經驗的信念作為真理而隨意附和,那就是不負責任的行為。香港人不應該將這樣的膚淺理論當做是香港的主導文化,妄自菲薄,或噤若寒蟬。這只是一小部分的年輕人,他們在網絡世界上不需付出社會代價而狂轟亂炸,但事實極可能只是一個啞彈!

(美聯社)

任何紀念六四的活動,都要讓人認識運動的前景才有意義,否則,紀念六四就只是一句空話。

事實上,我們應該認識到,在今天的中國大陸,不少人之所以迴避討論六四,除了政治和人身安全的考慮,還有一個一些香港人不大愛聽的原因,就是這些年中國一直在向前走,和發生六四的八九年比較,人民的生活確實得到了提升,政治和人權狀況也比以往有進步。而在香港,不少人之所以對紀念六四失去熱情,出現政治分離主義,也恰恰是因為這些年,香港社會無論是民主政治、市民收入、城市治理、經濟狀况等都一直停滯不前,「一國兩制」和《基本法》被片面解讀甚至公然侵犯,也就是沒有解決如何把香港好好定位這個最根本的問題。

在向前走的問題上,香港人必須首先認識中國的持續變化,客觀審慎地理解執政者對歷史演變的認知,繼續堅持中央政府要重新評價和平反27年前的悲劇,給受害者一個交待和合理賠償。

其次是透過加深對中國歷史、政治、經濟和社會的了解,為香港尋找全新定位打好基礎。在今天的香港,任何中國事件,如果不能與香港的未來掛鈎,將難以讓香港人有興趣去了解或真心認同。相反,發展香港是香港人責無旁貸的任務,但將這項任務與中國的發展切割開來,就是脫離現實之舉。香港不能由一群對歷史毫無認識的年輕人領導,更不能以發洩情緒的方式,來討論未來的發展和出路。香港人必須將自身的發展與中國的發展結合,才可能掌握下一次的飛騰。

第三是要鼓勵香港人,特別是年輕人,從歷史中確認自己的身分和汲取教訓,為建立民主自由的香港和中國付出最大的努力。在紀念六四和爭取平反的同時,應該與中央政府持續溝通,為香港的「一國兩制」發展凝聚動力,讓中央知道香港人支持平反六四就是為了中國進步。中共也必須認識到,沒有符合人民普遍期待和現代意義上的民主自由,國家治理的現代化就只能是空中樓閣,中國夢也不過是說說而已。只有當中國的民主自由得到發展,香港的民主自由才會有所保證。爭取平反六四,真正的意義在此。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