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報社論】 中國國際佈局成功 香港怎樣自我定位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2020年的確是資訊量很大的一年,無論是香港以至全球都經歷了不少事情。即便已到年關,但仍傳來重磅消息。上周三(12月3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歐盟、德、法四方領導人舉行視像會議,宣布中國與歐盟雙方如期於2020年底前完成《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簡稱「中歐CAI」)的談判,只待雙方走完內部審核程序,便可正式簽署。中歐CAI是中歐歷時多年談判的成果。對歐盟而言,它開放了中國市場,令歐盟企業在中國投資獲得更公平待遇,也回應了勞工待遇、企業補貼等歐盟對中國不滿的問題;對中國而言,也打開了在歐洲投資的路徑,可在容許的範圍投資而毋須再被政治問題操弄。協議現已是弦上之箭,即使歐盟內部傳出一些反對聲音,但估計亦無礙這項歷史性合作協議的通過。

中歐CAI所關乎的並非只是中、歐兩個板塊。在中美角力的國際化背景下,歐盟不顧美國的反對與中國簽訂一份全面性經貿協定,具有非常大的標誌性和實際意義。美國鷹派在特朗普政府時期操控了對華政策的主導權,他們其中一個戰略是致力將國際形勢回復至冷戰格局。一方面可以拉幫結派,將中國摒除於西方先進國家之外,拖慢其發展步伐;另一方面也是維持美國在西方領導地位的最終手段。尤其是近一兩年,鷹派一改特朗普早期針對同盟揮動關稅、軍費大棒的做法,轉為強調要與同盟合作對抗中國,更可見美國精英早已等不及特朗普下台,預先準備修復與歐洲等盟友的關係,企圖孤立中國。

在12月中,有傳中歐將達成投資協議時,美國候任總統拜登團隊的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就公開表示希望歐盟先跟美方商討,非常坦白地展露了美國不樂於見到中歐合作跨進一步。但歐盟的意志終究沒有被美方的「警示」所左右,最終還是完成了與中國的談判。當然,單憑中歐CAI便吹捧中歐關係會有多好,又或是歐美關係會有多差,都是言過其實。中、歐、美三者的關係相當複雜,也很難簡單以好壞這種二分法用幾句話總結。但中歐CAI順利完成談判,顯示歐洲終究沒有完全跟着美國的路走。比起重新形塑新冷戰格局,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合作才更合乎歐洲的期望與利益。

中、歐、美三者的關係相當複雜,也很難簡單以好壞這種二分法用幾句話總結。(資料圖片/新華社)

中國突破美國圍堵 崛起勢頭漸見明朗

更重要的是,中歐CAI並非特例,而只是反映了當下正在轉變中的世界秩序與格局的一面鏡子。在去年11月,中國才剛與「東盟+5」等15個亞太地區國家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是為區內最大規模的關稅與投資協定。RCEP與中歐CAI並非徒具象徵意義的空洞合作協議,而是對各簽署國實體經貿有着規範性作用的關鍵規則製造者。這些都反映了一個以中國為中心的經貿體系不只正在快速成長,更漸漸通過這些規則穩固下來。長遠而言,這個經貿體系的發展將有助於穩定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

2020年過去,美國鷹派孤立中國的計劃不單沒有成功,世界經濟反更趨依賴中國。無論是否要用「中國成最終贏家」這種簡單論述去形容,中國突破了美國過去幾年所發動的猛烈圍堵已是不爭的事實。

2019年香港發生的社會動亂,以至其在2020年的後續發展,令不少香港人終於認識到國際視野的重要性。可惜的是,大部份抗爭者對國際的了解只來自於一些偏頗的意見領袖,他們深信「中國崩潰」、「美國干預」、「西方圍堵中國」等虛無飄渺卻引人入勝的論述,自以為了解國際形勢,甚至倒過來把反對他們的人標籤成不識國際事務的人。然而,現實卻不斷證明,抗爭者所認知的「國際」根本從未真實存在過。

過去一年,中央為香港制定《港區國安法》及一系列雷厲風行的政治行動,顯示中央政府根本毫不忌憚香港示威者「自殘式」的要脅,將「攬炒論」從立論之處連根拔起。要知道,香港對內地改革開放與實現當今繁榮雖然功不可沒,但內地之所以取得成功,最根本的原因是內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及政府有效施政的結果,香港只是促成這一結果的其中一個因素,絕非唯一而不可取代。試問中國今天有如此體量龐大的經濟生命力,又怎麼可能全盤建基於香港之上呢?而疫情所致的長期封關,更告訴我們,中國沒有了香港,也可以過上安好的日子;但香港的安定繁榮,無一處能離開中國而獨存。疫情封關阻隔了兩地來往,大大打擊了本地零售、旅遊業等支柱產業。香港賴以求存的金融行業,也是依靠中概股回流熱潮穩固下來。香港不是中國的唯一,但中國卻是香港的唯一。

認清真正國際形勢 始能為港找到出路

放眼世界,中歐CIA與RCEP的簽署都證明中國崛起愈發難以阻撓,所謂西方圍堵中國的陣營也難有多大規模。在中美全面對抗的局面下,美國在沒有辦法之下,必會竭盡所能針對香港。這一年來,美國口中一直說支持香港,卻不斷在盤算如何制裁香港,這難道還不明顯嗎?繼續幻想香港可以作為阻礙中國發展的「新冷戰西方陣營」一員,不但不可能令香港真正加入西方,更只會令香港處於裏外不是人的可悲境地。

長久以來,部份港人出於對內地存有偏見及自以為是的傲慢,令他們無法看清楚這些現實。在政治動盪加上疫情肆虐下,不少港人感到前路茫茫,但只要他們肯放下偏見與傲慢,出路並不難找。只有認清香港與內地是在同一條船上,堅實地將香港與內地的利益扣鈎,這樣才能找到香港未來的出路。認清這條出路絕對是香港保持繁榮穩定的關鍵,也只有保持繁榮,香港才有空間進行人民所要的社會改革。無論抱着何種政治理念,香港人均須清楚自己沒有足以改變世界局勢的實力,要生存下去,只能以務實的心態和破格的想法,找尋屬於自己的出路。

「務實」與「破格」看似矛盾,卻是可以兼得的。很多年輕人對「務實」有非常負面的感覺,認為講務實相當於沒有夢想和追求。其實非也,務實只是指想法必須有一個現實可行的方案,不能建基於空中樓閣式的想像。因此,務實的同時,我們需要有破格的想法,拋開墨守成規的因循官僚作風,才能有所突破。

無論如何,香港未來還是要發揮「一國兩制」的獨特之處,在中國和平崛起中找尋並扮演好只有自己才能勝任的角色。(資料圖片)

無論如何,香港未來還是要發揮「一國兩制」的獨特之處,在中國和平崛起中找尋並扮演好只有自己才能勝任的角色。問題是,香港到底要扮演什麼角色?可以肯定的幾點是,香港必須有作為中國一份子的覺悟。在「一國」的大前提下,香港與內地的利益是一致的,香港得更主動融入國家的發展大局,找到自己的定位,以履行促進國家現代化的使命。而在「兩制」的格局下,香港應擔當中國與世界融入的先鋒角色,協助國家進一步開放和發展。

無論是中歐CAI,又或是RCEP,甚至國家整體發展,香港其實都可以擔起一些內地城市難以扮演的角色。在經濟金融上,香港可以提供一個自由的資本平台,讓各方交流,繼續發揮金融中心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政治與文化上,香港是一個讓中西互相諒解的平台,是中國融入世界的關鍵。要做到這點,香港人最應做的是認清中美角力中「香港不可能作為美國棋子」這條紅線,更加不要甘願成為助長西方偏見的媒介,而是應該積極消除與內地的隔閡。只要香港能夠認清自己的位置,國家從來都是香港發展強而有力的後盾。

敬請留意1月4日出版的第247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

你亦可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