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報社論】融入跨境合作平台 本地發展不能偏廢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上星期先後印發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下稱《橫琴方案》)及《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下稱《前海方案》),並專門為此舉辦了一場關於橫琴、前海開發建設情況的新聞發布會。另外,身為「廣州南沙粵港合作諮詢委員會」顧問的全國政協副主席、前任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不久前亦透露該委員會在南沙創享灣的辦公室訂於下月正式啟用,屆時香港多個智庫組織和工商專業機構將進駐其中。
前海、橫琴、南沙三個合作區取得不同程度的進展,反映粵港澳大灣區的跨境合作平台正逐步成形。

2019年2月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要「共建粵港澳合作發展平台」,而「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珠海橫琴粵澳深度合作示範區」與「廣州南沙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正是當中要求加快推進開發建設的三個重大平台,其用意除了「拓展港澳發展空間,推動公共服務合作共享,引領帶動粵港澳全面合作」外,亦包括「充分發揮其在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合作中的試驗示範作用」。由此可知,三個合作區的建設與開放不僅牽涉廣東、香港、澳門三處本地發展前途,還跟國家整體宏觀改革開放探索實驗有關。

9月9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前海、橫琴發展情況。 (中新社)

助力特區融入國家發展

顯而易見,三個合作區對於日後香港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將會起到重要作用。今年初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便將「推進深圳前海、珠海橫琴、廣州南沙、深港河套等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設」列為「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措施之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叢亮早前更直言,《前海方案》擴大的合作區能夠「為香港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撑,也可以推動香港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即使是表面看來跟香港關係較遠的橫琴合作區,《橫琴方案》裏亦有特別提到要加強跟香港離岸金融市場的聯動。

其實,這幾個合作區的個別發展情況,都有一些地方可資香港借鑑參考。

舉例來說,橫琴新區在填海造陸方面雷厲風行,正好跟長期自我約束填海工程的香港形成強烈對比,而其促進澳門經濟走出博彩業獨大、朝向多元發展的規劃方向,相信亦足以對墨守金融、旅遊等傳統產業以致無法提拔新經濟支柱的香港有啟示作用;又如前海合作區從2010年成立以來為推動貿易自由化、投資便利化、金融改革開放累計推出了645項制度創新成果,曾經創下號稱平均每三天推出一項新制度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深圳速度」,無疑能令張口閉口只知道說「已有機制行之有效」的港官們汗顏。

構成挑戰競爭無可避免

毋庸諱言,上述合作區的發展當然可能會對毗鄰的香港構成挑戰和競爭,譬如《橫琴方案》提出要在當地「健全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體制」,由粵澳雙方聯合組建合作區管理委員會統籌區內事務,該委員會的雙主任雖是廣東省省長及澳門行政長官共同擔任,可是常務副主任一職卻由澳方委派,再考慮到《橫琴方案》其他內容都以配合澳門利益為主,日後實在不無機會轉變成為澳門特區的一部份,這將等同讓後者的陸地面積增加三倍之多,而澳門的人均生產總值近年本已拋離香港接近一倍,若再獲得這批土地,必然會讓彼此在這方面的差距更為擴大。

《前海方案》對增強港人對祖國的向心力具有重要意義。圖為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建設風貌。(中新社)

至於深圳前海、廣州南沙,兩者與香港的競爭關係可謂更加明顯。《前海方案》開宗明義述及打算「增強香港同胞對祖國的向心力」,這句話換一角度來看便是吸引香港人才移住的意思,更早的《廣州南沙新區發展規劃》甚至直截了當地表示要於「打造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新高地」途中「積極承接港澳產業轉移……成為引領大珠三角乃至華南地區產業轉型升級的新高地」。

香港固然不應刻意阻止本地的人才、企業和資金走向別處,但也不應該放任以至鼓勵它們輕易地向外流失,而是需要鞏固、強化和拓展自身優勢,以保持吸引力才對。

香港精英階層後知後覺

話說回來,《橫琴方案》與《前海方案》的公布雖被某些港人儼然視作橫空出世,但事實上它們對留意相關國策者來說倒屬意料中事,因為十餘年前批准的《橫琴總體發展規劃》與《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乃至更高層級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皆已明言規劃斷限至2020年,故此今年推出新的政策文件本應可以預期。具體像《前海方案》的擴區安排、《橫琴方案》的共管體制等措施,也都老早包含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研究進一步擴展前海發展空間」、「珠海橫琴……探索協調協同發展新模式」的表述裏,並非全然新近創作之物。

明明不管前海、橫琴抑或南沙,幾個合作區跟香港僅得數十公里距離,何解我們會對鄰近地區近年發展情況如此後知後覺?大概有的人只知道沉迷於過去依靠殖民地特殊環境崛起的成功經驗,誤判「一國兩制」與連接中外窗口等優勢為香港所獨享,渾然不覺鄰近地區與內地其他省市均已逐步趕超我們;有的人則是儘管清楚意識到內地發展將對特區構成挑戰,但卻刻意將此曲解成為北京正在掏空香港,不肯正視本地發展落後於人的現實。

特區政府在融入跨境合作平台之際,也不應鬆懈香港本地的發展。圖為毗鄰前海的華僑城歡樂港灣。(中新社)

之所以會出現上述情況,歸根究柢恐怕還是因為許多港人仍抱持自以為是的驕傲心態,總是嘗試製造藉口給自己拒絕合作和承認失敗。

切莫守株待兔等着「惠港」

無奈的是,現在大部份傳統精英階層似乎尚未看懂幾個合作區對香港未來發展的真正意義。沒有人會否定香港繁榮成就很大程度是藉着背靠祖國的幫助得來—往昔如此,現在也是如此,日後估計還會如此。然而,抓緊歷史發展機遇,絕非單純守株待兔等着好處上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亦非默默靜坐原地聽候中央規劃;所謂配合前海、橫琴、南沙等合作區發展,更不是設法將本港的人口和企業搬移過去即可。相反,正是為了完成上述任務,香港必須積極進行建設和改革,解決各種阻礙持續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從而確保自己具備跟隨整個國家和鄰近地區一直發展下去的動力。

《前海方案》和《橫琴方案》公布後,深圳市市長覃偉中表示深圳將「舉全市之力推進前海開發開放」,澳門行政長官賀一誠亦強調「特區政府將集中資源和力量,帶領社會各界……求真務實、積極推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反觀香港這邊,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政務司司長李家超異口同聲說「與中央相關部委商討如何透過《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盡快落實《前海方案》中進一步開放服務貿易的措施」,還把上屆梁振英政府的成績與深圳方面去年修改《深圳經濟特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條例》的作用拿來濫竽充數,試圖掩飾近年香港這方面辦事不力的窘態。

如果要成功與內地經濟融合,前提一定是香港先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並且推動全面的經濟、社會和民生改革。當下,唯有整個香港達致堅持高質量發展的共識,方有望走出今天的困境。港府一眾高官亟需作出意識形態上的革新,看懂發展才是香港最迫切的需要,尤其不能奢望趁着國家的發展,可以鬆懈本地治理的工作,反而是要帶領全體港人為改善生活質素及營商環境一起努力。與此同時,香港社會由上至下亦應該作出明白的自我批判,別再拘泥於舊日經驗與既得利益,必須實事求是,思考我們長年無法改革積弊和被鄰近地區迎頭趕上的原因。

敬請留意2021年9月6日出版的第282期《香港01》電子周報。你亦可按此試閱電子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