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報社論】改制選舉塵埃落定 立法會須低開高走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第七屆香港立法會換屆選舉在剛過去的周日(12月19日)舉行,地區直選投票率僅三成,十區皆派員的民建聯全線勝出,非建制派則無一當選。但無論如何,計及功能組別及選委會界別,三個板塊出現大量前所未見的新臉孔,有接近半數的人從來沒出現過在立法會的議事廳裏。這些「素人」雖然以前未必有於幕前高調活躍,但他們不少都具備一些專業背景,在其所屬領域默默耕耘,令人期望他們能夠以相對務實的態度看待各項經濟、社會議題。比起個別慣於賣弄政治表演及口號的資深政客,他們進入立法會必須著力提升整個議會的效能和建設性。

打着非建制派、對抗「清一色」旗幟的候選人雖然在地區直選盡墨,但這次立法會選舉全部界別的席位均見競爭,沒有任何一人能夠自動當選。尤其是鄉議局、商界、進出口界等長年有議員在無競爭對手情況下自動當選或連任的功能組別,也是無一例外地有多人獲得提名參選。過往批評香港議會屬於「小圈子選舉」的聲音,總是強調自動當選的議員與其代表界別或市民大眾欠缺聯繫,這屆選舉沒有再出現此種情況,每名參選者都需要親身爭取支持,不可能漠視對應組別選民的意願。

今次立法會選舉全部界別的席位均見競爭,沒有任何一人能夠自動當選。(路透社)

務實論政風氣正在發展

事實上,從競選期間的表現來看,一眾候任立法會議員對實際政策的討論實在比過往落力得多。特別是曾經遭外界質疑欠代表性的選舉委員會界別議員,他們人數較多、背景多樣,因此難以根據彼此政黨或組織背景進行簡單劃分;況且出於公平原因和時間限制等緣故,選舉論壇沒有可能安排選委會議員候選人相互對辯,僅能隨機抽選重點議題讓其各自表述。既然少了來自對手的干擾或是抨擊別人的機會,他們能仰賴的就僅餘下本身的能力和見解。經歷這種選舉洗禮以後,有關議員肯定需要更多正面回應社會關注,選民亦更能夠認清他們的政綱及承諾。

當然我們同時也必須要看到,今次立法會選舉並非沒有出現政治化爭議。譬如在個別幾場地區選舉論壇裏,便有一些候選人依舊針鋒相對地攻擊他人政治聯繫取向,又或者有意無意地炒作反修例運動遺留下來的政治議題,未肯將討論的焦點放回經濟、民生事務。他們似乎誤判這次選舉仍像過去那樣,屬於全港選民每隔數年宣示一次政治立場,未意識到它的意義在幾次重大政治事件後老早產生極大轉變。幸運的是,這些例子終究屬於少數,許多候選人看來還是知道深入反思香港社會存在着的深層次矛盾,並且積極嘗試提出一己之見,而非其執着政治光譜兩端挑起無謂紛爭。

香港選舉和議會以往太被政治維度的對立主導,但市民更需要的其實是經濟和社會維度的討論。像往昔那樣高呼「真普選」、「民主」等口號或是黨同伐異地批評「反對派」、「保皇黨」的情況,完全無助應付香港社會所面對的各種迫切問題,包括貧富懸殊嚴重、土地供應緊張、房屋住宅短缺、樓宇價格高企、融入國家緩慢與產業發展停滯等。現時這些窒礙本地民生與發展的困難已全數攤在新一屆議員跟前,他們如果想要成為稱職的代議士,就必須設法認清和解決這些問題,努力改善普羅市民的生活質素及環境待遇,推動香港實現經濟公平、社會公義。

香港選舉和議會以往太被政治維度的對立主導,但市民更需要的其實是經濟和社會維度的討論。(路透社)

選情淡薄預示前路挑戰

然而毋庸否定的是,今場立法會選舉的氣氛相對而言比較淡薄,各機構的選前民調都顯示有意投票的選民佔比不高。儘管本年登記選民人數實際比起去年略見上升,特區政府與社會各界亦拋出了多項措施來鼓勵市民投票,可是分區直選投票率頂多僅達30.2%而已,遠低於上一屆選舉的58.28%。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投票率低迷的局面,變種新冠病毒疫情蔓延與過去政治、社會事件餘波肯定有相當影響,包括對新選舉制度缺乏信任,不習慣,甚至是對選舉制度改變的不認同,但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大量選民並未在這次選舉裏找到心儀候選人,甚至根本不覺得立法會能夠改善本港經濟發展和民生狀況。

對於新一屆立法會議員來說,這種現象不得不謂是對其前路的一大挑戰。一方面,今屆立法會參選者湧現「素人」,固然有望能將一股新的風氣帶入議會內部;另一方面,這同時也代表他們欠缺既有知名度與往績,選民對其較難有充分認識和判斷是否應該投票,再加上近兩年政治氣候確實出現急劇變化,市民基於各種理由對投票產生了猶疑,客觀來看亦是合乎情理、可以理解。一次議會選舉投票率的高低,能否反映出選民對政府或制度的信任?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是各家各說,它跟候選人的質素之間存在正向關係,相信就沒有人能夠否定。

以一部電影來比喻的話,假若上映的前幾天整體售票反應或入場率未如理想,箇中因素可能包含主辦單位宣傳策略錯誤、觀眾未必注意到電影的可觀賞性等,不過最终影響票房的最大因素還是整部電影的品質。電影的受歡迎程度可以在一兩天找到,口碑也會在一兩天發酵,很多電影的票房亦是低開高走,但立法會不可能單憑宣傳就讓市民接受,它需要的是議員們在立法會中的表現出色,而這是細水長流的工作。

隨着新一屆立法會議員成功誕生,我們殷切期盼他們負起此份責任,切實促進本港達致良政善治。(路透社)

理性議政推動良政善治

今屆立法會選舉沒能獲得社會更多關注和討論,首先是因為各候選人的政綱未能激發選民的興趣,但更關鍵的是大家需要假以時日繼續觀察瞭解,才能夠確定這次改革柄是否能夠提升立法會的議政品質,到時候才是算賬的恰當時機。在這種條件下,當選的新一批議員更有必要拿出具體成績證明自身值得選民支持,鞏固大眾對於議會組織及選舉制度的信心。

無論如何,近來兩場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與立法會換屆選舉的完滿結束,顯示新的完善選舉制度已經能夠在港順利運作。然而,恢復本地行政與立法的良性互動、恢復中央與香港社會的互信關係這些事情,沒有可能單憑選舉機制變革即能一蹴而就,而立法會議員在這方面就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尤其在「五十年不變」將迎來一半的當下,為了確保「一國兩制」事業行穩致遠、促進香港長期繁榮穩定,這個時候選出來的新一屆立法會議員責任自然更為重大。就算說他們接着在議會裏的表現,將會影響香港於「五十年不變」後半期的未來,恐怕亦不為過。

隨着新一屆立法會議員成功誕生,我們殷切期盼他們負起此份責任,切實促進本港達致良政善治。那些在今次「出山」參選的社會賢達,我們期待他們能夠發揮專業領域知識、提出優秀政策建議。那些原本較執着黨派或路線分野的資深政客,我們呼籲他們從此摒棄成見,將其心力放回履行代議士的本職,並且積極協調化解兩極對立。至於那些資歷尚輕但有熱誠服務社會年輕的新丁,我們也冀盼他們能進入議會好好累積經驗,為其日後繼續貢獻香港築下更堅實的基礎。相信只要90名新任議員能夠各展所長、通力合作,必然能為議會帶來一番新的氣象。

敬請留意2021年12月28日出版的第297期《香港01》電子周報。你亦可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