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報社論】香港問題再一次提上了習近平的議程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周委託副總理韓正向特區政府表達了「對香港疫情的高度關注和對香港市民的親切關懷,強調香港特區政府要切實負起主體責任,把盡快穩控疫情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任務,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和資源,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確保香港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確保香港社會大局穩定。中央各有關部門和地方要全力支持和幫助香港特區政府做好防疫抗疫工作。」翌日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南下深圳督師,再一日後中聯辦主任駱惠寧主持社會各界抗疫會議,商界領袖盡都出錢、出力。本來拖泥帶水的節奏一下間變得果斷到位,措施陸續執行。

整台機器動起來,無疑因為習近平已作出重要指示。他對香港事務如此高規格地表態,情況罕見之程度,代表香港錯漏百出的防疫工作、失控的疫情形勢發展已達到他不能不表態的地步,有如武漢大爆發的時期。要知道內地過去兩年的抗疫中,習近平只曾對武漢的防疫工作出指示。2020年1月武漢的確診個案急增,不消幾日急升至千位數,習近平先是指示「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全力做好防控工作」,後更指派總理李克強領導工作,並向湖北派出中央指導組。香港這一次,是第二次。

當前香港醫療瀕臨崩潰,醫護人員筋疲力盡,我們絕不能讓這一課枉過。(歐嘉樂攝)

「生命至上」的執政理念

事實上,即使在2019年香港發生社會騷亂期間,習近平也未曾直接表達「高度關注」。今日表態的高度反映重視的程度,當2022年疫情失控程度已是比起2019年社會騷亂有過之而無不及,中央研判事態之嚴重可想而知。既然中央當時能夠雷厲風行地整頓局面,今天自然對馬馬虎虎的防控工作亦絕不客氣。

對中央政府的工作其實稍有認識的話,也知道在疫情幾百宗個案的時候,他們已經會預計幾千宗確診的可能,在幾千宗個案的時候,他們更會計及醫療體系崩潰、不治人數直線上升的情況。當對疫情防控抱有這種「底線思維」,就不可能不以最高規格的姿態、打醒百二分精神應對香港眼下的危機。更何況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政策措施的第一位,認為生命有壓倒一切的意義,視政府面對疫情的責任是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救治患者,堅守崗位,保障社會的健康,一直以來都是習近平以至中共強調的治理態度。而過去兩年,習近平已一再強調到「我們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之上,呵護每個人的生命、價值、尊嚴」,「生命至上」的原則早已成為內地的抗疫宗旨,唯獨香港懵然不知,仍然囉嗦糾纏於「與病毒共存」還是「動態清零」,甚至仍有閒情逸致討論誰是「動態清零」的「始作俑者」,結果防疫工作就是落得如此田地。

政府矢言要解決香港的深層次結構矛盾,面對疫情失控,更應正視官員作風官僚、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市民生命健康不被重視等問題。(張浩維攝)

「與病毒共存」的歧途歪路

香港爆發第五波疫情以來,外國傳媒、外國商會和一些香港人持續地對「清零政策」冷嘲熱諷。他們經常批評「清零」的目標不切實際,嚴格的外防輸入及內防擴散措施造成龐大經濟代價,繼而提出香港應與英美社會看齊,採取「與病毒共存」策略,甚至以「躺平」的姿態應前萬變的疫情,聲稱情況自然可以迎刃而解。叫人訝異的是,抱着這種心態的不只是部份市民,連一些政治領袖、在政府中有話事權的人聽聞也是如此。

抗疫其實不需要大道理,只要將心比己,假如被擱置於醫院門外臨時帳篷的是自己年邁父母,假如為人父母亦只能看着孩子發燒而心疼萬分,甚至是自己病倒後卻被迫居家治療,要毫無依靠下度過不安的長夜,到底多少人仍然可以大義凜然地說一句香港應該「與病毒共存」?甚至如果上周在兒童醫院不治的三歲女童是我們家的孩子,如果最新公布的死亡個案中包括我們的公公婆婆,誰還能夠侃侃形容新冠病毒只是傷風感冒,埋怨為何要從嚴防疫?

第五波疫情至今一個多月,已累計逾50人死亡。當「與病毒共存」就代表着每日都有人喪失至親時,「共存」的聲音就只是以一張「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的嘴臉,蔑視老弱幼童成為犧牲品的事實。

抗疫不需要大道理,將心比己,假如被擱置於醫院門外臨時帳篷的是自己年邁父母,假如為人父母亦只能看着孩子發燒而心疼萬分。(梁鵬威攝)

醫療積弱的結構問題

當前香港醫療瀕臨崩潰,特首林鄭月娥在上周五(18日)形容醫院外的情況「不能接受」。然而,如果當前的情況是不能接受,為何長久以來公營醫療不勝負荷的問題又從未得到政府正本清源地解決?難道多年以來香港醫療人手、設施不足的情況,又是可以接受嗎?香港社會資源從來只患不均而不患寡,政府庫房儲備超過八千億,在全球堪稱首屈一指。如果特區政府能秉持着「人命至上」的原則施政,今日醫療體系即使不勝負荷,但相信也不會是如此不堪一擊。

在習近平表態的一個星期之前,香港已經每日新增逾600宗確診個案。當時特首面對社會要求加大力度檢測、隔離的呼聲,只一再重申政府的檢測、治療及隔離能力「不是無限」,「須聚焦地使用這些能力」。如果官員意識到「一國兩制」不是獨善其身,或者更簡單一點,意識到確保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應該是「壓倒一切的任務」,相信他們便不會坐困愁城,而是想盡辦法增加能力以應付需要。

內地可以提供支援的力量不是第一日才發生,社會各界可以被動員的資源一直都存在。官員既然在2019年明白社會騷亂造成的政治危機及社會不穩是不能容忍,要以最嚴厲的手段糾正過來,今日對於疫情防控不善而造成的生命損失和社會不安,為什麽又強硬不起來?其實只要鎖定了什麽是當前的最高任務,自然就能「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和資源,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

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周下達對港「高度關注」的最高指示,若要中央再來一個重大決定,香港的政治精英才如夢初醒,那絕不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意。(李澤彤攝)

不能枉過的沉重一課

習近平下達「高度關注」的最高指示後,相信特區政府將會急民之所急,不再舉棋不定,危急關頭不再拘泥於小節,果斷地用盡辦法控制疫情,讓社會早日回復正常。

這一波疫情估計還未到高峰,但已經逾四萬人染病,數十人死亡,醫護人員筋疲力盡,我們絕不能讓這一課枉過。2019年社會騷亂後,政府和建制力量紛紛矢言要解決香港的深層次結構矛盾,尋根究柢地擺脫貧富懸殊,消除社會不安與躁動的土壤。面對2022年的疫情失控,我們也應該有着同樣的思維,正視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市民生命健康不被重視、官員缺乏底線思維和官僚作風等問題。

疫情爆發至今,內地過千名官員被問責查處,香港不能不以此為戒。要在解決燃眉之急後推進根本性的改革,更必須要明白到問題的核心,釐清施政所為何事,弄懂已亮起紅燈的管治問題。總不能哪一天,要中央再來一個重大決定,香港的政治精英才如夢初醒吧?那絕不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