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仁醫】曾入選港青 棄任全職運動員 仁醫:乒乓波係夢想

撰文:朱雅霜 劉定安 鄧海興
出版:更新:

「醫生係我嘅終生職業,乒乓波係一個夢想。」廣華醫院內科醫生王德龍(洋名Victor)周日(21日)參與第七屆全港運動會乒乓球男子團體分組賽,其間一名選手突然暈倒,一度心跳停頓,他與另外兩名同具醫護人員資格的選手,合力持續約6分鐘的急救,成功令事主恢復生命跡象。他接受《香港01》記者訪問時,坦言拯救生命是醫生的使命,「同喺病房做嘢一樣」。醫生工作忙碌,但他不願放棄「夢想」,31歲繼續在乒乓桌上揮灑汗水。

比賽期間聽見呼救聲 持續6分鐘心外壓恢復心跳

Victor憶述,周日上午近11時許,他與隊友正與觀塘區隊作賽,其間突然聽到有人大叫「有人暈咗,幫手呀」,原來一名已完成比賽的灣仔區代表在場邊拍照時暈倒,他發現現場並無聖約翰救傷隊等救護隊伍駐場,連忙上前查看,發現男事主口、鼻出血,慢慢心跳停頓,他隨即與同場的女子團體選手、護士陳俏言,及另一名物理治療師合力,為男事主進行急救,持續約6分鐘的心外壓,及一次利用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進行電擊,男事主終於恢復心跳。其後救護員到場,將男事主送院治理。

受父親影響8歲開始打波 中五成名入選港青

家住九龍塘的Victor(31歲)從醫6年,但其乒乓球齡已長達23年。Victor受到愛打乒乓球的醫生父親影響,自8歲開始打乒乓球,中學時間「一星期練足七日,放假返大陸練」。憑藉對乒乓球的熱愛與努力,實力不斷上升, 於中五那年默默無聞的他,在一場公開比賽擊敗甫晉身全職運動員的熱門選手,一戰成名,獲選入香港青少年隊,日後更多次代表香港參與海外比賽。

棄任全職運動員 考入中大醫學院

同樣在中五那年,他面臨了一次夢想與現實的選擇,由於出色的表現,有人邀請他加入全職運動員生涯,同時家人希望他以學業為重。「嗰陣更加著重由內地引入運動員,本土運動員機會比較少」,加上運動員的職業生涯較短,於是放棄成為全職運動員,以學業為重。Victor後來考入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兼顧兩者,2009大三那年,代表香港參與大學生運動會,可謂完美繼承了父親的兩個衣缽。

王德龍曾入選港青,多次代表香港到海外比賽。(網上圖片)

實習醫生On call 34小時 無奈放下乒乓球兩年

醫生及運動員生涯都極為忙碌,他無奈一度放下乒乓球。擔任實習醫生時,每三日「On call」一次,從早上8時至翌日晚上6時,累得「有時間只想瞓教」,已無心力打波。但對乒乓球的熱愛從未熄滅,兩年後醫生工作穩定後,他重返乒乓球桌,於2013全港乒乓球團體錦標賽獲乙組冠軍,2017全港運動會乒乓球男子雙打,夥同黃承聰代表九龍城區奪得銅牌,今年再挑戰男子團體及雙打賽試。他認為兼具兩者,最重要是懂得時間分配。

由細打到大,希望打到打唔到為止!
王德龍

創立香港四拍總會 為辦公開賽5am排隊借場

「由細打到大,希望打到打唔到為止!」年紀漸長,他認為已很難再有突破,為了延續乒乓球夢,開始投入在海外流行的Racketlo(四拍),結合乒乓球、羽毛球、壁球及網球的運動,如球類三項鐵人賽,「四拍對每一項的要求唔會特別高,每項有長短,但每一分都好重要」。去年與4名友人創立香港四拍總會,至今約有60名會員,1月更在泰國公開賽勇奪男子雙打金牌。他們今年5月在港試辦公開賽,但未獲康文署優先預訂場地團體資格,滿腔熱誠決定周一(22日)凌晨5時到體育館排隊租借場地。

醫生係我嘅終生職業,乒乓波係一個夢想!
王德龍

嘆對運動員支援不足 盼以本土為主

回望醫生與全職運動員的決擇,他說:「醫生係我嘅終生職業,乒乓波係一個夢想」、「喺香港做運動員好難。」擔任全職運動員,收入難以支持生活需要,職業生涯亦較短,政府的支援亦不足,「香港文化係好支持運動員,但現時本土運動員機會已增加,有更多機會代表香港,「希望將來都以本土為主,支持本土運動員」。

王醫生為了其創立的香港四拍總會,今晨5時許便到界限街體育館排隊訂場。(劉定安攝)

救完人繼續與醫院跟進

今日凌晨5時許,王醫生於旺角界限街體育館排隊訂場期間,再親身接受《香港01》記者訪問,他稱:「醫院救人就多,外面就第一次!」他指當時危急下,自己直接致電瑪嘉烈醫院醫生,以第一身交代患者情況,事後亦繼續與該院跟進最新進展。

為四拍運動晨早排隊訂場

從醫打波兩邊兼顧並非易事,像其創立的香港四拍總會,每次活動均要為四種運動訂場,往往不能「一次滿足四個願望」,目前下月的活動暫時只能預約到網球場,故他只好與核心隊員,一大清早分散到不同地點排隊,否則只能到偏遠場地,「盡量都想喺市區,希望大家方便,推廣好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