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窩口雙屍命案│死者隨和有禮 區議員:長者長期留家或影響情緒

撰文:鄧栢良
出版:更新:

大窩口邨昨晚(23日)發生雙屍命案,一對分別81歲及77歲的老夫婦墮樓身亡,悲劇令人關注雙老家庭問題。鄰居表示2名死者斯文隨和,有禮貌,平日出入無需輪椅代步,且會與街坊打招呼,鄰居受訪時一度哽咽稱:「我覺得佢哋好好人。」據了解,老夫婦關係良好,惟同受病魔困擾,警方正循協定自殺方向追查。
當區區議員許祺祥表示,事件中的2名死者過去1年並未向議員辦事處尋找協助。許祺祥指過去數月來,本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社福機構僅提供有限度服務,長者社群接觸減少,部份有情緒問題的長者要長期「匿喺屋企」,情緒狀況或受影響;而獨居長者或隱閉長者,本身社區接觸面亦較弱,更加難向別人求助,問題值得關注。

過去多月疫情肆虐,市民已避免群體聚集,公共屋邨的康體設施都已關閉。(資料圖片)

長者缺社交活動躲家中 或影響心情

大窩口邨當區區議員許祺祥表示,葵青區本來在18區之中,老年人口已屬前列位置,而大窩口邨長者人數眾多,區內的獨居老人、雙老家庭,以及隱蔽長者佔一定比例。

許祺祥坦言,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市民減少社區接觸,不少社福服務也減少,或會影響部份長者情緒。他解釋,以往區內舉辦活動、召開居民會或座談會等,不少長者都願意到場聆聽資訊,令社群交流較多。惟疫情令市民避免群體聚集,公共屋邨的康體設施亦要關閉,街坊之間溝通機會自然減少。

許祺祥擔心長者長期「匿係屋企」,缺少社交活動會影響心情,倘若他們本身是有情緒問題,情況更有可能惡化,「都少咗人開解」;而部份獨居長者或隱蔽長者,本身社區接觸面已很弱,會更難向別人求助。

許續指,公屋每2年便須進行1次申報,房屋署理應能準確掌握這類長者的家庭背景。他建議房屋署與社會福利署多做配對,安排社工或相關NGO人員進行家訪,相信能針對性地向長者提供服務。

公共屋邨的康體設施都已關閉,街坊之間溝通機會自然減少。(資料圖片)

疫情下社福機構有限度服務

社會福利署發言人表示,兩名死者並非社署社工跟進的個案,社署社工已接觸死者的家人,並會按他們的福利需要提供適切的協助。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不少社福機構服務受阻,或僅提供有限度服務。社署自今年1月28日起,已多次公布有關資助福利服務的特別安排,為盡量減低疫情在社區擴散,嚴重殘疾人士家居照顧服務(家居照顧服務)及嚴重肢體傷殘人士綜合支援服務(綜合支援服務)在此期間維持有限度服務,基本上只提供陪診、護理及藥物管理服務。

其他特別或緊急服務需要的服務使用者,可聯絡其個案經理尋求協助,服務機構會評估服務使用者的實際需要及在保障服務使用者及員工健康的前提下彈性提供支援。

過去多月疫情肆虐,長者也減少避免群體聚集。(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