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檢測樽仔難求 結果滯後病人白等 專家促上門供應斬傳播鏈

撰文:朱雅霜
出版:更新:

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政府檢疫隔離設施嚴重不足,俗稱「樽仔」的深喉唾液樣本收集包亦「一樽難求」,不少病人既要「撲樽」檢測,卻又苦等多日沒有結果,被迫一直在家隔離未知何時結束,有劏房戶更搬上天台自我隔離,苦不堪言。有確診市民批評當局訊息混亂,拖累家人承受高風險,影響他們正常生活。
立法會議員陸瀚民接獲各區居民反映未能取得樽仔,促各區民政事務處協調派發。專家亦建議當局盡快理順核酸測試流程,包括上門供應檢測樽,避免檢測結果滯後;同時應盡快騰空社區隔離設施,收容更多新增患者,斬斷傳播鏈。

坪洲居民Robert(化名)是其中飽受檢疫隔離措施影響的受害者。他本月10日接種第一針科興疫苗,其後出現低燒情況,以為是打針後不適,五日後嚴重喉嚨痛,心感不妙,前往坪洲健康院看醫生。他憶述護士得悉他發燒後甚為緊張,着他循後門到特別房診症,醫方其後處方消炎退燒藥物,並提供檢測樽給他,着他進行核酸檢測。當日他與家人亦進行快速抗原測試,他呈陽性,而家人則陰性。

Robert表示,他在本月16日繳交樣本,但至今日(20日)仍未收到衞生署結果通知。其間他一直在家隔離,未能上班,日常生活依賴家人外出購買,由於難以避免與家人接觸,令家人承受高風險,幸家人表現平常,未有怨言。

Robert稱自己「好番9成啦」,但繼續自律在家隔離,等候檢測結果及政府安排。他直指政府訊息混亂,他不清楚何時才能結束隔離,認為在接獲檢測結果後才計算14日,「之前咪白等?我明明好返。」

陸瀚民建議當局增加派發樽仔數量和地點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建議理順核酸測試流程、並由當局統籌提供一條龍服務更為實際,包括提供上門供應檢測樽,予確診患者於檢測陽性結果當日起計第五天進行檢測,以及設立專責團隊分流化驗,免報告結果滯後,倘結果呈陰性,則可提早解除隔離令,與此同時亦可盡快騰空及社區隔離設施,收容更多新增患者,盡快斬斷傳播鏈。

立法會議員陸瀚民今日向食物及衞生局發信,指他近日接獲各區居民反映,未能在現有途徑取得深喉唾液樣本收集包。他建議當局增加派發樽仔的數量和地點,除可加強各區民政事務處協調派發外,亦可聯同各地區組織,例如各議員地區辦事處,作為臨時派發地點。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表示,市民一般快速抗原測試呈陽性後,便會索取進行深喉唾液作核酸檢測,初步確診後再覆檢,才會正式確診。檢則為陽性後隔離14日,檢測呈陰性便可結束隔離。目前每日各派發點檢測樽迅速「清零」,「樽仔」數量不足,市民撲樽需時,加上檢測報告滯後5至7日才有結果,亦變相延長確診者的隔離令,影響他們的正常生活,「可能病發之後都等了幾日,先開始隔離,但隔離緊期間可能已經好返。」

彭建議,當局確立認可的快測抗原測試包品牌名單,將快速測驗陽性結果視為確診,14日後陰性即時解除隔離;而加大核酸檢測容量,而由於內地專家加入,相信可加快檢測。他指出,目前確診數字未見頂,盡早完成檢測結果、盡早發現確診者並進行分流隔離:在家隔離、社區隔離設施或入院隔離,才能達到隔離的意義,亦避免令市民白白隔離更多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