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者憂SEN子女成績 壓力大逾八成人失眠 組織冀網上支援持續

撰文:朱雅霜
出版:更新:

根據教育局定義,特殊教育需要(SEN)兒童包括讀寫障礙、自閉症、發展遲緩等,社區祖織協會保守估計2020年全港至少有8.2萬名確診SEN兒童,包括約1.1萬名學前兒童和7.1萬名學齡兒童,懷疑個案人數遠超於此。該會正跟進約600個SEN兒童家庭,日前成功以問卷調查訪問311個家庭,反映疫情期間壓力大,擔心子女學習成績,長時間困獸鬥產生衝突,逾八成照顧者出現失眠的情況,甚至有人萌生自殺念頭。該會建議學校、坊間持續提供網上支援服務,並承諾在疫情緩和後補回受影響的訓練課堂予SEN兒童,減少家長憂慮,長遠政府檢討現行校本模式。

SEN兒童的挑戰行為及情緒較第五波以前多,照顧者因擔心小朋友的情緒及行為問題,而造成壓力。(蔡正邦攝)
+2

社區祖織幹事黃文杰表示,根據該組織早前的問卷調查,逾八成照顧者出現失眠的情況,甚至有人萌生自殺念頭。受訪者中,七成照顧者本身需要於精神科覆診,主要為媽媽身份,有人透露曾無法控制情緒,對小朋友發脾氣、打鬧小朋友。大部分家長的壓力來源是小朋友的學業成績。由於停課或轉為網課,SEN兒童比較難時間專注於對住電腦、平板電腦或手機學習,很多家長反映網課比面授課的效果相差甚遠,家長自己未必有能力教導,亦無錢私補等原因,擔心子女學習進度跟不上,將來成績會更差。

照顧者擔心小朋友的情緒及行為問題,SEN兒童的挑戰行為及情緒較第五波以前多。有街坊反映十多天不敢出門,與小朋友困獸鬥,劏房戶小朋友更缺乏活動空間缺乏,兩代之間衝突及矛盾大幅增加,以往小朋友返學時間,媽媽可以休息、買餸及做家務,現在24小時的照顧壓力集中在媽媽身上,他們基本上在崩潰邊緣。以往學校或坊間會有相關訓練或支援,給予SEN兒童及照顧者,但現在很多支援項目因為疫情轉為網上進行,甚至暫停,所以很多照顧者的照顧壓力大及精神狀況很差。

SEN兒童的挑戰行為及情緒較第五波以前多,照顧者因擔心小朋友的情緒及行為問題,而造成壓力。(蔡正邦攝)

按調查,約三至四成SEN兒童家庭確診新冠病毒病,「佢哋係好無助,唔單只係SEN照顧者嘅問題,基本上佢哋求助無門」,衞生署熱線電話無法接通的情況很普遍,家中亦缺乏物資,而維持服務以支援街坊,對不少NGO機構是一項挑戰,目前社區組織協會有一半的同事確診,協會支援主軸放在中心,派發物資包,內有快速抗原測試包及藥物及消毒藥品,並設有網上支援組,支援媽媽們及小朋友學習。

黃文杰希望疫情期間即使實體活動暫停,學校或坊間亦應該以網上支援活動幫助照顧者,很多家長表明參與網上管教工作坊,對情緒亦有幫助,或建立家長互助小組,讓他們可以宣洩照顧小朋友的壓力,交流如何處理小朋友的挑戰行為。各方應給予家長信心,在疫情期間缺減的服務會在疫後補回予小朋友,家長無需擔心子女日後學業成績,從而減少無助感及焦慮。

她指,相較於學齡前支援,政府一向對中小學階段SEN兒童支援嚴重不足。學齡兒童主要就讀主流學校,政府採「校本」支援模式,按學校SEN兒童人數及程度提供支援,服務不到位。實際上SEN種類很多,因應兒童年紀及程度提供不同的訓練,以功課輔導班為例,過度活躍症及學習障礙兒童更需要一對一功課輔導。部分訓練在學校內較少提供,例如物理治療、大小肌肉訓練等。

非牟利機構針對學齡兒童提供的訓練課程須自負盈虧,收費一節約300至800元,一個月可能要數千元,受訪家庭收入中位數為1.5萬元,根本難以負擔。該會建議政府增加資助服務予服務提供機構,將社會福利署「資助學前康復服務」、「為輪候資助學前康復服務的兒童提供學習訓練津貼」和「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試驗計劃」延長至學齡兒童,多管齊下改善對學齡階段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