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角百年古榕樹倒塌 專家分析死因:生長空間狹窄致枯死

撰文:陳傲淇
出版:更新:

旺角聯運街一棵列入古樹名木冊、樹齡超過100歲的古榕樹,於今早(1日)3號風球下倒塌,連根拔起橫亙行人路上。有「樹博士」之稱的香港教育大學教授詹志勇,分析該棵古榕樹倒塌原因,認為是大樹的生長空間狹窄,樹根被困在混凝土,逐漸衰弱以致枯死。他亦察覺到有數條樹根被人為鋸斷,削弱樹根鞏固大樹的力量。對於榕樹壽命原可達千年以上,教授倍感可惜,警告若當局一直不改變現行種植方法,城市的古樹只會逐一枯萎。

大樹生長空間猶如「大碟變咗豉油碟」

香港教育大學社會科學系(地理及環境科學)研究講座教授詹志勇,接受《香港01》訪問指出,估計涉事古榕樹的樹齡達150歲以上,其原生環境不是在馬路旁,而是在泥土上。不過隨着城市基建發展,道路工程將地面降低並在附近鋪上混凝土,該古榕樹由一個僅約2米乘2米多的長方形磚籬笆圍着,被局限生長空間,導致樹根衰弱,「困死咗,企唔穩」,久而久之斷裂,倒塌時掀起樹板根。詹教授形容大樹生長空間的演變,猶如「大碟變咗豉油碟,(大樹)在辛苦空間捱世界」。

有數條樹根屬人為鋸斷 估計沒跟從建築指引

詹教授亦指出,看過相關照片後,留意到明顯有5至6條粗樹根屬人為鋸斷,有修剪痕跡,相信是當日大樹周邊圍起籬笆時,遭人鋸走;而折斷的樹根橫切面顯示為褐色,有真菌感染跡象。他亦察覺到另一細節,往馬路方向的地面有掀起痕跡,懷疑馬路附近曾動土進行地下工程,以鋪設電線或水管等,估計此舉令30至40%的根部被切斷,削弱鞏固大樹的力量。他續補充,指10厘米粗度以上樹根可承托數噸力,亦可承受颱風吹襲。

詹教授指,該棵大樹的樹葉密度較低,狀況不健康。(翁鈺輝攝)

翻查2020年發展局的文件,大樹樹根切斷或損毀,可能因挖掘或挖坑工程所致。文件中,指引列明若需在古樹名木附近進行工程,樹木保護範圍由樹冠垂直2米以上範圍、地下2米,以及水平2米範圍,以提供有足夠空間讓樹根和樹枝生長。

根據古樹名木冊資料,涉事古榕樹樹冠直徑達25米,樹高14 米,十分龐大。詹教授指出樹根生長空間需要廣闊位置,惟在本港高密度的城市中,未能滿足條件,他批評有關種植方法錯誤,違犯大自然種植條件。當時該棵榕樹生長的周邊,一側在磚地上,有隙縫讓空氣、水滲入,為樹提供氧分。另一側在混凝土上,工程會將地下泥土壓實,以防止地陷,既不透氣又不透水,令可讓樹木正常生長的土壤遭受破壞。

榕樹生長之處一側為磚地,另一側在混凝土,生長環境惡劣。(香港古樹名木網站)

榕樹原可長成千年 樹枯萎有跡可尋 或遭部門忽略

涉事古榕樹根部枯萎早有跡象,詹教授指出,該棵大樹的樹葉密度較低,樹葉數量較正常的榕樹少一半,相信已有一段時間呈現衰弱的狀態,並認為每年年檢,應能察覺該樹狀況並不健康。他又形容,用磚構成的籬笆矮牆有爆裂痕跡,是大樹發出的警號「叫緊救命」,反映不夠位生長。他批評有關樹木管理部門忽視其先兆,沒有及早救樹、改善其生長空間,反而逆其道而行,只修葺籬笆填補水泥。

詹教授認為該樹被收編在古樹名冊,證明為寶貴的天然遺產,惟它生前並未遭到善待,若當局一直不改變現行做法,城市的古樹將會逐一枯萎。他又提出外國保育樹木的做法,當大樹被鑑定為古樹,政府部門會想盡辦法補救,改善古樹的生長環境,例如鑿開混凝土,在附近添加優質土壤,使樹木生長得更加強壯。他嘆息,普遍榕樹可活1000年以上,而倒塌的大樹只活了100多年,對此感到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