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蘇煒然
出版:更新:
日本東京的東村山市,有一卡鐵路車廂,現在它已不再載客行駛,卻變身成為圖書館(くめがわ電車図書館),收藏近5,000本圖書,主要是兒童書籍。圖書館歷史源於1967年,由一卡西武鐵道捐出的車卡開始,讓小朋友可以更易接觸書籍,也是當時市內唯一的公共圖書館。後來因為社區發展一度搬到預製樓房(prefabricated building)裏,大約10年後,2001年再獲西武鐵道捐出車卡回復電車圖書館。然而要維持圖書館營運並不容易,即使購買書本可以向市政府申請撥款,但保養和維修車卡卻是個龐大開支,營運團隊需要透過舉辦跳蚤市場、收集廢料回收等籌集資金。62歲的Yuko Ogura是營運團隊代表之一,她說:「我想繼續為小朋友提供接觸好書的機會。」攝影:Hitoshi Katanoda/Polaris via 視覺中國圖片編輯:蘇煒然
電車對於小朋友,大概跟遊樂園沒有兩樣。圖片攝於2018年2月7日。(Hitoshi Katanoda/Polaris via 視覺中國) 電車車卡停泊在民居附近。它已不在路軌上面,不再行駛。圖片攝於2016年2月21日。(Hitoshi Katanoda/Polaris via 視覺中國) 5歲的Yui Karasawa幾乎每個星期都會來,不一會就全情投入書本世界。圖片攝於2018年2月21日。(Hitoshi Katanoda/Polaris via 視覺中國) 車廂內放着大小不同的書櫃,其中又放着不同的圖書。圖片攝於2016年2月14日。(Hitoshi Katanoda/Polaris via 視覺中國) 圖書館內空間狹窄,卻不缺座位。圖片攝於2017年2月12日。(Hitoshi Katanoda/Polaris via 視覺中國) 車長室不時傳來小朋友玩耍的歡笑聲。圖片攝於2016年2月7日。(Hitoshi Katanoda/Polaris via 視覺中國) 對於充滿好奇心的小朋友來說,車長室的儀錶板是最好的玩具。圖片攝於2016年2月21日。(Hitoshi Katanoda/Polaris via 視覺中國) 10歲的Taiga Honma住在別的城市,獨自乘2小時電車到來。戴上白手套、別上車長襟章,似樣似模。2017年2月12日。(Hitoshi Katanoda/Polaris via 視覺中國) 家長和小朋友一起讀書,是上佳的親子活動。圖片攝於2016年2月14日。(Hitoshi Katanoda/Polaris via 視覺中國) 62歲的Yuko Ogura是營運團隊代表之一,她說:「我想繼續為小朋友提供接觸好書的機會。」圖片攝於2018年2月3日。(Hitoshi Katanoda/Polaris via 視覺中國) 車廂是由西武鐵道捐贈,於昭和46年(即1971年)建造。圖片攝於2018年2月14日。(Hitoshi Katanoda/Polaris via 視覺中國) 最初用來做圖書館的車卡原本是紅色配米色。圖片攝於1967年8月。(くめがわ電車図書館圖片 via 視覺中國) 曾經,約有10年時間,圖書館搬到預製樓房裏。圖片攝於1995年6月10日。(くめがわ電車図書館圖片 via 視覺中國) 車廂的保養、維修工作十分麻煩,使得營運成本大增。圖片攝於2016年2月18日。(Hitoshi Katanoda/Polaris via 視覺中國) 為了小朋友能夠讀到好的圖書,即使經營圖書館困難重重,都要堅持下去。圖片攝於2016年2月14日。(Hitoshi Katanoda/Polaris via 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