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賺第一桶金 怡和風雲二百年

撰文:鄭寶生
出版:更新:
怡和大廈是香港首幢摩天大廈,以圓形窗戶設計最為港人熟悉。﹙鄭劍峰攝﹚

曾是香港第一大英資行、香港大地主怡和,可謂見證香港從開埠以來的發展。

事情要從1817年講起,威廉渣甸(William Jardine)從東印度公司離職,做過多間公司,1825年與英國公司印度士堅拿(INDO─SKINER)在孟買合組渣甸士堅拿洋行(Jardine, Skinner &. Co.),向中國出口印度鴉片,很快成為重要貿易公司。

威廉渣甸1817年創業 1832年辦渣甸洋行

第一桶金成功,1832年威廉渣甸與詹姆士馬地臣(James Matheson)在廣州創辦了渣甸洋行(JARDINE─METHESON & CO. LTD.),亦即是怡和的前身。

初期渣打洋行主要從事鴉片和茶葉買賣,1839年林則徐禁煙,威廉渣甸親自游說英國政府向清廷開戰,以得到香港作為貿易據點。1841年香港開埠,渣甸投得香港史上第一幅拍賣出售的土地,1842年正式將總部遷到香港。

1841年遷來港 業務開始多元化

至於為什麼渣甸會變怡和呢?其實廣州十三行之一怡和行是渣甸洋行的合作夥伴,是十三行的龍頭,後來渣甸遷港為了提高聲望,就將中文名改做怡和洋行。

更名後的怡和洋行亦開始轉行,貿易貨品更多元化,後來在1872年放棄鴉片業務,開始涉足鐵路、銀行、機械業務。

怡和蒸蒸日上 「耆紫薇」功不可沒

置地是怡和大班詹姆士凱瑟克(James Keswick)1889年與九倉創辦人保羅遮打(Catchick Paul Chater)共同創辦。怡和由渣甸家族轉為凱瑟克家族,原來由「耆紫薇」開始。耆紫薇是Keswicks的音譯,即是威廉渣甸姐姐的外孫William Keswick。耆紫薇接掌怡和洋行之後生意蒸蒸日上。1958年,凱瑟克家族更買入了渣甸家族在怡和的所有股份,正式成為怡和的大股東。

詹姆士凱瑟克與保羅遮打創辦了置地之後,大量收購核心商業區地皮,令置地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香港首屈一指的地產商。至此怡和勢力遍佈中國,更在廣告中表示:「在中國任何地方,哪裡有貿易活動,哪裡就有怡和洋行。」

從貿易變大地主 康樂大廈為人熟悉

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怡和在50年代再次起飛,太子大廈、文華酒店以至銅鑼灣的世界貿易中心 ,都是香港經濟發展重要的標誌。

怡和曾是銅鑼灣的大地主,1841年買入的貨倉土地就是位於銅鑼灣東角,至今怡和街、渣甸街、渣甸坊都保留了歷史痕跡。後來亦成為中環大地主,其中怡和旗下置地於1973年建成的康樂大廈(現稱怡和大廈),是香港首幢摩天大廈,它的圓形窗戶設計最為港人熟悉。

1972年不費一金吞牛奶公司 成佳話

1972年置地開始收購牛奶公司的商業戰,以換股方法不費一元現金就奪得這間規模龐大的公司,建立了龐大的商業帝國。但登頂之後少不免要下山,公司亦進入盛極而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