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唱淡明年會蝕17億 國泰「失色」的5個真相

撰文:勞佩欣
出版:更新:
國泰日前公告指,今年下半年收益持續較預期為差,不再預計下半年業績較上半年為佳,變相發盈警。(資料圖片)

從前在港人心中不論服務及安全都是「No. 1」的國泰航空(0293),即使價格比其他航空公司貴,也不會影響其於港人甚至世界的地位,因為搭國泰飛機就是質素的保證。

可是,近年航空業大執位,廉航、fanfares﹙限時優惠、限量熱賣的機票﹚紛紛湧現搶奪經濟客位生意,而中東的航空公司以新機隊、低票價取勝,頭等商務艙也予人較豪華的印象;夾在「三文治」的中間,上月剛剛慶祝創立70周年的國泰,昨日﹙10月27日﹚股價收報10.2元,創下逾7年新低,更被大行美銀美林狠批明年或蝕17億元,為公司史上第二高。業務與股價齊齊「跌watt」,背後其實有5個真相。

真相一:燃油對沖失利

近年國泰業績一直麻麻,歸根咎底航空公司最大的成本是燃油,但燃油價格隨市場波動,難以預測;國泰的燃油對沖的避險操作,在油價上升時受累,油價下跌時又出現虧損,一直備受批評。

目前,燃油佔國泰的營業成本高達3成,上半年燃油對沖錄得44.9億元的虧損,按年上升近20%,意味公司仍要為早年「睇錯市,買錯邊」埋單。美銀美林估計,國泰明年仍有51%燃油之對沖價格高達每桶90美元,遠高於目前50美元一桶的水平,燃油對沖失利料繼續困擾國泰一段時間。

國泰今年上半年錄得44.9億元的燃油對沖虧損。(資料圖片)

真相二︰人民幣貶值加重匯兌虧損​

人民幣離岸價格跌破6年新低,持有國航(0753)逾20%權益的國泰自然難以倖存。近月,人民幣貶值加劇,國航收入主要為人民幣,又以人民幣買入美元計價的飛機,利潤恐受影響,最終波及國泰。

事實上,今年上半年,國泰航空及港龍航空除稅後業務實質錄得7.83億元的虧損,最終得以轉賺3.53億元,主要得力於附屬及聯屬公司即國航(0753)的利潤貢獻,國航利潤稍有差池,必定殃及池魚。

機場管理局開始徵收機場建設費,勢加重航空公司的負擔。﹙資料圖片﹚

真相三︰三跑收費加劇成本​

為籌措機場三跑建造費,機場管理局由今年8月1日或之後發出的機票,徵收機場建設費,收費由70至180港元不等,所有於香港國際機場離境、過境及轉機的旅客均受影響,估計將於2030至2031年才停收有關費用。

國泰的機票定價普遍較市場其他競爭對手高,花旗發表報告預料,第三條跑道將會提高相關收費約17至19%,因而大幅調低國泰盈測。加上,香港機場更換空管系統,令今年10至11月每日航班數目減少8%,均令國泰下半年收入構成壓力。

花旗料,本港頭等及商務艙需求未能復甦甚至繼續轉弱。﹙資料圖片﹚

真相四:頭等及商務艙需求未見復甦

本港經濟近年轉弱,商業及零售市道較往年為差,花旗指國泰有60%高消費客戶從前金融相關服務,預計頭等及商務艙需求未能復甦甚至繼續轉弱,將對國泰業績帶來打擊。

真相五: 內地及國際航空公司劇烈競爭

廉航日益普及,現在出門旅行已不再是一件奢侈的事,消費者很多時寧願省下一千幾百的機票錢,將金錢留在到埗時花費,令航空業正走向平民化。因此,國泰在不能將貨就價與廉航票價平起平坐時,來自經濟客位的客戶容易被廉航及fanfares搶走。

另一方面,愈來愈多內地航空公司及國際航空公司拓展國際直航航線,旅客到本港轉機的需求減少,香港作為旅客中轉站的角色備受挑戰,國泰首當其衝,皆因早前匯豐估計,國泰有50%客量是來自轉機客,而目前看不到可扭轉劣勢的因素;各種因素均令集團盈利結構產生重大變化。

股神巴菲特信奉價值投資,自言從不沾手航空股。﹙路透社﹚

股神遠離航空股 溫傑︰不建議買入

股神巴菲特曾指出,航空業的持久競爭優勢在一開始是很難展現的,而航空業對於資金的需求沒有止境;因此巴菲特從不沾手航空股。

對於連股神也不敢碰的航空股,新鴻基金融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指,國泰優勢確實比從前遜色,公司目前面對「內憂外患」的局面,內憂是指國內以及本地廉航,外患則是指來自中東的航空公司,情況不向好。

他認為,國泰機票不夠廉航平,買貴服務的話又未必及中東的航空公司,而在此情況下國泰節省成本、員工支出實難與市場對手競爭,「非常吃力不討好」。他續稱,航空業目前存在太多利淡因素,短期內航空板塊都不太樂觀,即時現時國泰股價跌至10元水平,創逾7年低位,亦不建議投資者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