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王力量不再?福音教派信徒大分裂 僅六成半死撐特朗普

撰文:毛詠琪
出版:更新:

信奉保守主義的福音教派(Evangelicals)選民傳統上是共和黨的鐵票,但今屆的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屢被揭出侮辱女性、性騷擾及逃稅醜聞,衝擊一眾保守派選民,部分人甚至寧投民主黨,不投特朗普。據上周一項全國民調顯示,只有約三分之二的福音教派選民仍願支持特朗普。

取態傾向保守的基督徒,對於特朗普出選並非毫無分歧。(路透社)

福音派著名勵志作家Jen Hatmaker以往在勵志演說中,都避談政治,然而最近她在facebook及twitter都高調炮轟特朗普是「國家之恥」,在演講中也不忘提醒自己的支持者小心考慮投票給哪位候選人。

特朗普不斷把暴力、性騷擾、偏執、仇恨言論合理化。我不容唸中學的兒子這樣子,遑論是一位可能的世界領袖。
福音派勵志作家Jen Hatmaker
Jen Hatmaker出版多本勵志書籍,也不時開講助。(網上圖片)

自美國福音教派主義者法威爾(Jerry Falwell)在大約40年前創立政治團體Moral Majority,福音派教徒便成為了共和黨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票倉,團體裏一些知名的領袖也成為了11月大選的造王者。不過今年有見異數,Jen Hatmaker等福音教派主要人物竟對共和黨候選人連珠炮發,同時顯示出福音派內出現的轉變,右派及上年紀的一群傾向繼續支持特朗普,但越來越多年輕、女性、少數族裔福音派教徒,像Jen Hatmaker般不同意這個死忠共和黨的選擇。Jen Hatmaker也認為,基督教下這個大家庭,已經出現一道或者已無法修補的裂痕。

她所說的裂痕,在這場大選已展示出來,包括在性別、種族、世代等層面都出現政治分歧,說福音教派都支持共和黨候選人,今時今日已經不大準確,而福音派的政治取態,在未來數年可能會重新定形。

Moral Majority在以往多屆大選,尤其在列根年代發揮重要作用,為共和黨候選人拉票及鼓勵教徒投票,助其奠定勝局。「這種福音派綑綁式選區投票的念頭,在當今美國選舉中已行不通。」全國拉丁美裔基督教領袖會議主席Samuel Rodriguez拒絕跟朋友一同加入特朗普的福音教派顧問團體。

特朗普積極爭取基督徒票源。(路透社)

在特朗普的「下體論」曝光,成為福音派助選團的一道難題,而這些說客只能把選舉聚焦於兩個議題──墮胎合法化與保障宗教保守一群的權益,強調特朗普會任命一位保守派最高法院大法官,取替年初過身的大法官斯卡利亞。

美國今時今日面對的社會問題,也讓福音教派的政治觀念,受到更廣泛的衝擊。基督徒主張包容,認為需要照顧移民、難民、窮人及性侵受害者,福音派選民當中不少支持「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運動。

年輕的福音派教徒Jonathan Merritt便稱:「新一代福音派教徒追求的,是一個偏袒較少、分化較少、種族包容的政治取態,而並非只關注墮胎及同性婚姻問題。」在法威爾創立的維珍尼亞州自由大學,有學生發起聯署,反對學校主席、法威爾之子支持特朗普,並指這候選人「宣揚基督徒反對的價值觀」。

特朗普性騷擾言論,讓女性反感。(路透社)

雖然相比希拉里,福音派投票給特朗普的比例仍然較高,不過對比過往的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絕對稱不上受福音派歡迎。以白人福音派教徒為例,過往的共和黨候選人可穩奪八成支持,但近日民調顯示特朗普僅取約65%,而非白人福音派教徒支持希拉里的比例(62%),更遠高於特朗普(15%)。

(紐約時報/N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