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知識型經濟城市崛起  人口增多收入不升反跌

撰文:余偉邦
出版:更新:

2014年10月,19歲的佩里(Alfred Perry)從工業衰退的俄亥俄州,前往北卡羅來納州首府羅利市(Raleigh)。他手執一張中學畢業證書,滿懷大志,希望乘着當地急速發展的經濟大展拳腳。「那就像一道引向黃金的彩虹,感覺處處都是寶藏。」
19個月後,佩里最終入住一間無家者庇護所。他一直期待得到一份高薪建築工作,但多月來從未實現。現實是,他只能打散工,並為租金苦苦掙扎。羅利市近年走知識型經濟發展路線,發展頗為迅速,但當地勞動市場最需要的,是所謂「UX」(用戶體驗)設計師及各種科技人員。佩里的夢想經已破滅。

北卡羅來納州首府羅利市(Raleigh)

像羅利市這樣的美國南方新興城市,近年吸引了不少來自北部及中西部的工人。他們本來身處的地方,其工業發展大都早已步入蕭條寒冬。表面看,羅利市發展似乎相當蓬勃,人口持續增長,然而從皮尤研究中心的最新數據卻顯示,人口增長並不必然意味新來定居的市民得到更高的收入,經濟增長帶來的好處並未平等地給每一個人分享。

在羅利市,經通脹調整的三人家庭每年收入中位數下跌超過1萬美元,由1999年的85,784美元,跌至2014年的74,283美元,儘管羅利市的人口其間由80萬增至130萬。

更令人驚訝的是,當地唯一一個人口有增長的階層,竟是貧窮低下階層。1999年,每五個住在都會區的羅利市居民就只有一個人的收入是收入中位數的三分之二或更少,但在2014年,這比例升至每四個就有一個。

就算羅利市試圖吸引大學畢業生前來工作定居,數據也顯示都會區的中產階級——那些年賺4.2萬美元至12.5萬美元的家庭——已由2000年佔人口55%,萎縮至2014年佔人口的一半。

工人供應增薪金減

羅利市並不是唯一一個面對中產階級萎縮的美國城市,在三藩市及聖荷西這些大城市,收入中位數與中產人口兩者都下跌了。德州首府奧斯汀可說是羅利市的競爭對手,它的三人家庭每年收入中位數同樣從1999年的7.8萬美元下跌至7.4萬美元。

收入停滯、窮人增多的原因各異。就羅利市來說,這至少與供求有關。有經濟學家指出,教育程度較高的工人近年湧向美國南邊城市,增加勞動市場的工人供應,因而拖低了薪金水平。

食物援助倍增 貴租百上加斤

羅利市的貧窮問題日益嚴重,不少外來人口希望尋找低技術的建築及服務業工作,但當地真正需求的職位,卻是來自那些需要高技術的科企或醫療機構。

社福機構Urban Ministries平日會向有需要人士提供食物、保健服務等,身為兒科醫生的總監莫里斯(Peter Morris)指,他們在2015年前從未見過這麼多窮人。位於羅利市的維克郡(Wake County),現在接受食物援助的人數,是2008年金融海嘯發生之前的一倍有多。同時,維克郡的貧窮率由2000年7.8%,升至去年的11.5%。

即使在羅利市找到工作的人,也要面對住屋問題,缺乏廉價房屋令低收入人士處境更見嚴峻。當地一個非牟利組織的總監畢拿(Danielle Butler)指出,羅利市最大問題,是欠缺可負擔的房屋。這自然令到像佩里這些前來碰運氣的工人,生活百上加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