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轉型急速 製造業沒落不可抗逆 殺死藍領中產

撰文:高紫恩 陳智深
出版:更新:

渡渡鳥(Dodo)昔日在印度洋的島嶼隨處可見,後來因棲息地遭破壞而走上絕路,成為第一種因人類而滅亡的生物。現在,美國的藍領階層也像渡渡鳥般,踏上同一命途,數目在萎縮,愈來愈少。渡渡鳥的滅亡是人類一手造成,殺死藍領的兇手又是誰呢?

美國製造業工作職位不斷減少,反而服務業職位則持續增加,有失業的藍領工人舉起口號表達需要工作的訴求。(Getty Images)

到美國求職網站看看,在工廠超時工作,時薪可達25美元(約195港元);一般零售業,時薪則少於18美元(約140港元)。沒有高學歷的藍領,自然會選擇工廠。

不過,現實是,高薪的製造業工作愈來愈少,而服務業工種卻不斷增加,根本輪不到藍領選擇。1994年,在製造業工作的人數比零售業僱員多350萬,但近年卻有80%的私人工作屬服務業,令工人覓不到較高薪的工廠職位,只能退而求其次,於是便由下層中產降至低收入階層,引起他們的不滿。

「憤怒的中產」抱怨美國的製造商在外國設廠,令他們失去安穩的工作。印第安納州冷氣機製造商開利(Carrier)計劃把工廠遷移到墨西哥,令美國失去1,400份工作。不過,開利的計劃已實行得比同行遲,Lennox 及Nortek早已把工廠遷離美國。在墨西哥,公司只需支付時薪3美元的薪金,比起美國的20美元,工資成本低得很。

工會發起抗議,事件更因總統大選而升温,參選人特朗普揚言要向公司收稅,以圖阻止他們搬遷。不過,工廠搬遷的消息仍不絕於耳,汽車製造商福特(Ford)宣布在兩年內,把小型車輛的生產線由密歇根州搬至墨西哥。

製造業不死 惟職位銳減

雖然中產批評1994年美國與墨西哥及加拿大開始實行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容許美國廠商紛紛把工廠遷離美國。不過,製造業並沒有死去,數據反映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生產不跌反升。自1994年算起,美國生產量至今已增加50%,雖一度在2008年金融海嘯時大跌,但仍逐年回升至當年水平。美國製造業沒有死去,不過,弔詭的是,工廠工作不單沒有增長,反而比2000年下跌20%。分析指出,其中一個原因便是生產力提高。

美國勞工部今年發表報告說,在2014年,大部分本土製造商比前一年的生產力有所上升。雖然機械化讓工廠減少四成人手,但仍能維持同樣產量,當中包括紡織廠、化工廠和家具廠等19個行業。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里茨(Joseph Stiglitz)在2012年撰文說:「我們正由製造業邁向服務業。」他指出製造業衰落的兩個原因,其一是生產力增加,農業的進步迫使美國的農民要尋找其他工作。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公司(Mckinsey)的報告根據美國勞工部數據分析,預測59%製造業工作會被機械取代。其次,在全球化之下,商家把工作機會遷移至工資較低的國家。不過,這個因素的影響並未如想像中大。哥倫比亞商學院教授格林沃爾德(Bruce Greenwald)指出, 1990年代工作消失的原因,很大程度與生產力增加有關,而非全球化。

從零售邁向醫療保健

製造業並沒有離開美國,只不過增長的是服務業。金融服務公司Federated Investors投資經理科伊夫勒(Matt Kaufler)說:「製造業並非不重要,只是美國經濟更趨向服務業。」

由1990年開始,美國製造業職位的數量及比重便持續下降,而服務業則慢慢上升。19世紀中期,先是零售業的冒起為多個州份帶來空缺,醫療護理及社會援助其後趕上,在1992及1995年分別成為紐約州及北達科他州的最大工業。經歷過金融海嘯後,經濟不景氣令零售業轉差。2009年,醫療保健及社會援助的工種壯大,甚至在工業重鎮密歇根州取代製造業,成為最大的行業。

美國由製造業轉型到服務業的迹象甚為明顯。在1960年代,聘請最多美國員工的公司是通用汽車(GM)、電訊公司貝爾系統(Bell System)、福特汽車(Ford)及通用電氣(GE)等,以製造業公司居多,但到了2010年,卻是由零售業沃爾瑪(Walmart)、獵頭公司Kelly、IBM、聯合包裹運送(UPS)及麥當勞等領頭。

未來的工種會如何轉變?美國勞工部勞動統計局在2015年發表報告,預計2022年服務業的工種會增加;由於人口老化,醫護需求會增加,不過礙於醫院的昂貴開支,私家照顧人員職位的增幅較高,其次便是教育類別。

美國經濟正在轉型,以往的製造商如蘋果、IBM等早已把公司由製造為主的業務轉至服務為主,造成無法逆轉的製造業職位減少現象。(美聯社)

由製造業過渡到服務業,是美國新路向。斯蒂格里茨說:「服務業的4個範疇金融、房地產、醫療和教育,前兩者在爆發危機前被過分放大,後兩者(以往)主要受到政府支持,但在經濟不景時便被削減開支,尤其是教育。」改善教育及醫療或許是協助走出困境的良方。

在這一波經濟轉型來到之前,美國製造商早已採取行動。蘋果公司在2003年推出iTunes,把公司由製造為主的業務轉至服務為主,領頭設音樂播放平台Pandora及Spotify。IBM亦把焦點放在軟件及服務上,讓科技人員在世界佔一席位,提供高級的服務。

美國無法逆轉製造業職位減少、服務業冒起的趨勢,今後能否透過教育培育人才,才是美國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