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製造】科技人夾手夾腳 製百分百港產「電動車」

撰文:陳彥婷
出版:更新:

香港製造,豈止老婆餅,造車,原來亦可以。
說的可不是單車,而是連Google與蘋果等大企業亦在研發的電動車。

這輛港製的電動車將於10月在香港舉行的賽車活動「電動方程式」(Formula E Hong Kong ePrix)進行期間開放予公眾參觀。(羅君豪攝)

是次由香港科技園公司聯合Formula E官方教育合作機構MakerBay、艾睿電子公司合辦的EVTech Makerthon創業馬拉松活動,於今年8月開始招募,招得已成立的初創企業及雄心壯志的大學生等逾20隊參賽隊伍參加,並從包括人工智能、電能管理及電腦視覺等10個範疇作研發方向。參賽隊伍在10日的活動內集結各方的技術及產品,一同將科研成果安裝在由大會提供的原形車上,而大會亦會從中挑選最佳的組別。雖知是次的製成品只亦屬概念形式,與真正用於駕駛的電動車仍有距離,但香港科技園公司望借是次活動提供一個平台,讓來自各界別的參加者可小試牛刀,並嘗試把技術應用在真實的環境上,公司希望藉此証明香港在放棄重工業多年後,仍「有能力,有環境」去發展電動車科技。

(左起)Formula Electric Racing (Hong Kong) Limited行政總裁方仁傑、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MakerBay創辦人Cesar Jung-Harada以及艾睿亞太區供應商業務營銷副總裁黃漢基於概念電動車前合照。(羅君豪攝)
簡單的車廂內,實已配備了各參賽隊伍所研發的創新科技。(羅君豪攝)

連蘋果這科技巨頭亦要一而再,再而三推遲其電動車計劃,可見要製作一輛電動車非想像中的容易。這部只得10天製作時間的港產電動車,單論外形,車只是一塊木板,加上四輪及外殼,貌甚兒戲,但原來內裏經已配備了多項創新程式。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黃克強表示,機械人技術除是公司三大重點發展的技術平台之一外,亦是發展智慧城市的關鍵,因此是次創業馬拉松活動正是一個讓創客與經驗豐富的專家合作及研發本港智能流動技術的寶貴機會。

這部概念電動車的破革之處,在於車內配置了多項科研成果,如利用大數據,在跟車太貼時會自動發聲Mobileye智能安全駕駛輔助系統,以及能透過感應司機體溫與心跳而自動播放適合不同心情聆聽的音樂等,而以下2項科研成果亦是有趣,值得駕車人士及鍾愛科技人士留意:

嚴丞翊表示技術有如操縱桿一樣輕易操作。(陳彥婷攝)

駕駛有如玩遙控車

還記得小時候所玩,以一支操控桿便可調節方向及速度的遙控車嗎,比起現今汽車分開軚盤、波棍與油門等,既要身體協調,也不太可能騰出雙手。以自身研發的電動滑板車為藍本,有份參與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創業學人計劃的嚴丞翊期望可回歸根本,「在操作電動滑板車時,有時我都希望可以有隻手來撐起傘子」,故便啟發研發利用一支操控桿來取代油門、煞車器及定速巡航,利用移動角度來控制速度,例如向前推便是加速,向後便是減速。若裝置維持現狀便會定速,屆時司機即使雙手離開操控桿,車子亦可保持車速及直線行駛,比現時的汽車巡航系統更為有效。不過,他透露現時技術準確度尚有不足,需要更多時間再作研發。

測驗電動車 不浪費電力

現今測試汽車電池的做法,是要將汽車電池的電力輸出至特製測量裝置才行,而且已被取出的電力將無法重新輸入至電池中,實在耗費能源,而因電池保養不周,至令棄置電池的事情屢見不鮮。來自城市大學的工程學系學生設計了以藍牙操作的遙距電池測試裝置可以把電池內所餘的電抽出,再評估它的剩餘電池量,即「電量狀態」(state of charge)與電池的「健康狀態」(state of health),確認有否老化,才把電力輸回電池中,過程只需要2至3分鐘。裝置可減少用家因未知電池狀況而棄置的情況,不會浪費之餘,亦可減少因車主要額外支付的保養費用。團隊打算把技術引用在私家電動車外,亦可望將來可套用在公共交通車隊。

電動車竟然要用人手推動?說到底這只是一輛用10日完成的概念車,不能要求太多,但至裝嵌完成後,攝影師確曾看見它是可自動行駛的。(羅君豪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