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幻水母育成記 兄弟檔:飼育、繁殖大有學問

撰文:方心惠
出版:更新:

周一清晨天才剛亮不久,余煥新(Sun)與余煥基(Keith)早已走到一所坐落於淺水灣的高級餐廳裏,打理闊達6呎的水母缸裝置。行外人或許認為在水中載浮載沉的水母只是裝飾品,但余氏兄弟卻不這麼認為,因飼育水母的技術不僅是他們的創業本錢,亦為樂趣所在,單是考慮如何飼育及繁殖,當中便大有學問。
攝影:曾梓洋、龔慧

在Sun及Keith眼中,缸內的水母不只為裝飾,更是有生命的藝術品。

Keith表示:「我們希望在缸裏建立微型生態系統,每種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海星和海膽負責吸食垃圾,沒有牠們水缸會變得很污濁;魚類與珊瑚的數量要平衡。」

加入弟弟Sun創辦的水族公司JARI前,Keith曾任職跨國公司的產品宣傳部門,手執項目的預算金額動輒達數百萬元;反觀Sun,少時愛玩魚卻不好讀書,會考只得1分,早早投身社會工作。

較哥哥寡言,卻對工作充滿熱誠與耐性的Sun,覺得飼育水母的最大樂趣在於如何協助他們繁殖。

聽着哥哥重提舊事,Sun的反應不以為然,反正讀書不成無減他養魚的熱誠,並於18歲時已「兒孫滿堂」,學懂如何繁殖及飼養鹹淡水魚、珊瑚甚至是難以繁衍的非洲慈鯛魚等,並曾在旺角金魚街(通菜街一帶)工作,累積不少有關飼育水中生物的經驗,及後更破格獲海洋公園聘用,負責看管水母。

育成水母 亦難亦趣

「初生水母只如一粒塵般微小,我要用試管逐粒吸起牠們才行,而且牠們一次過可繁衍數千百隻小水母,若能成功協助繁殖,確是很有成功感。我亦曾被派到日本取經,學習飼育更多水母品種的方法,並有機會視察外國水族館的營運方式,這些經歷都很難忘。」

水母不懂何謂假期,每天皆須被餵飼,Keith與Sun就算大時大節仍要如常工作。

在園內工作了5年,他終有創業的打算,開設買賣水母及養殖水母用品的專門店。Keith補充道:「香港於2000年時曾興起養殖水母的潮流,但當時並沒多少人懂養,結果很快都死掉。其實水母是不懂游泳的,因此飼養水母的水缸需作特別設計,以製造水循環令牠們可隨水漂游。」

Sun當年花了半年時間設計第一代1呎成1呎水母缸,並與朋友合夥於2012年開設樓上舖,一嘗創業滋味。

水族動物雖不如貓狗等寵物般與人類有互動,但由於牠們的生活空間較細小,因此深得不少人鍾愛。

大哥出馬 轉虧為盈

Keith表示:「新仔開業首兩年賺不到錢,因為他一接到訂單,就要為趕製產品而暫停門市營業,而且許多客人都是惠顧一次便算,公司無法累積回頭客。所以我建議他兼賣水母糧及珊瑚,讓顧客買了水母後會再來惠顧,而水母缸就找工廠製作,將產品量產化。」及後Keith更於2014年辭掉工作,全職投身創業大軍,同時善用人脈進一步拓展業務,令兄弟檔的水族事業漸入佳境。

論學歷與工作經驗,Keith(左)與Sun(右)可謂大相徑庭,但這差距卻可讓兩兄弟在創業路上相輔相成。
全港最長的水母缸由JARI製造,闊達6呎,單是製作時間已達半年。
曾有着高薪厚職的Keith,終決定加入弟弟的公司,兄弟班經營水族生意。

2人細述發展歷程,指成功造出全港最長的水母缸是一個轉捩點。「這是一個法國餐飲集團提出的招標項目,它對投標者的要求相當嚴格。我們及後才明白,我們能在40個競投單位之中脫穎而出的原因,在於對方需要我們解決問題,而且不介意付出高昂費用,至於如何才能做出漂亮效果,它是完全不理會的。這項工程持續了半年,終於在去年8月完成,我們亦贏得客戶的信任。」

Keith指,Sun當天考入海洋公園的那份初心,其實亦是他倆創業之道,「要『get hands dirty』。如新仔所說,下欄的工作也要親力親為,我也報讀了製作亞加力膠及木工的課程,就是要學懂如何處理這些旁人覺得不起眼的工作。」

如塵埃般細小的豐年蝦,是水母的日常食糧。
樽內有如塵粒般的東西是水母幼體,每有需要時,Sun會用吸管將牠們吸出來,進行繁殖。
對初學者而言,珊瑚與水母皆不容易飼養,因此需投放更多心機與時間於其中。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