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故障】交通癱瘓政府有責? 莫乃光:開放實時數據減低影響

撰文:王淑君
出版:更新:
周一傍晚有大批市民在觀塘站受事故影響,人潮擠滿車站。(資料圖片/王譯揚攝)
有網民在Facebook指責月台的乘客仍要逼入車廂。(網上擷圖)

港鐵觀塘線昨天(4月10日)因供電故障,在繁忙時間一度暫停列車服務,致月台上堆滿未知發生事故的乘客,接駁巴士最多達千人輪候。就事故影響,東九龍走廊、觀塘繞道和龍翔道也嚴重擠塞,東九龍的交通狀況幾近癱瘓。

如果昨天的事故發生時,大家的手機收到即時通報及道路的實時情況,甚至你的手機已能提供當時最快捷的回家路線和所需時間,那麼站在月台上的乘客就可能不會盲目地衝進車廂,又或者受影響人士也不需要拖着疲憊的身驅坐在巴士上,反復地祈求龍翔道的車龍向前移動。

想像一下,要是香港能發展成「智慧城市」,政府便能能透過實時資訊和數據立即分析,在事故一發生起便即時及有彈性地更改道路規劃,紓緩交通;長遠則能按市民的道路使用習慣數據和道路的承載力,就整個城市的交通設計作規劃,從此告別塞車。這樣的願景說是美好,然而事實卻告訴大家,一切現仍只屬空談,資訊科技界立法會議員莫乃光更直指政府盲信「循序漸進」的發展模式,令各部門的合作和行動力不足,使香港離發展成「智慧城市」的目標仍是遙遙無期。

立法會議員(資訊科技界)莫乃光(資料圖片)

莫乃光指,「智慧城市」並非應對事故的「萬能藥」,「不是指發展成智慧城市便不會再有意外事故發生,而是當有意外發生時,大家會更懂得去應對,把壞影響降低」。

倫敦地鐵用智能卡收集大數據 推測客運量

參考外國的做法,在今日(4月11日)於會展舉行的「互聯網經濟峰會」(IES)中,倫敦大學學院高級空間規劃分析中心主席Michael Batty教授以倫敦地鐵(TFL)為例,分享英國作為「智慧城市」的大數據收集和應用。英國與香港的情況類近,使用智能卡Oyster Card付車費,倫敦政府便利用讀卡器收集市民乘車習慣的數據,再加以分析,了解地鐵的客運承載量。她又指,倫敦政府就是利用這些數據去想辦法紓緩rush hour的繁忙交通,甚至用以推斷2012年舉辦奧運會時,倫敦地鐵是否能承受驟升的龐大客運量。

Batty教授又強調:「規劃是會過時,而城市是24小時流動的,每時每刻都充滿變化。」政府收集了大數據,再由公眾共同參與、理解、建構,從而推測和評估城市的狀況,才能追得上時代的脈搏。

智慧城市不是容不下錯誤,而是要在事故發生時有最聰目的處理方法,Michael Batty所分享的倫敦鐵路運作方法,就是一個值得香港參考的例子。 (大會提供)
倫敦地鐵出名古舊,路線又複雜,有什麼仍值得香港學習?(StockSnap)

莫乃光:故障多才更需開放數據!

倫敦地鐵出名老舊,故障頻繁,為何仍能成為香港的學習對象?莫乃光直言:「就是故障多才需要立即通報,要讓市民即時了解交通情況,上網可以看到實時影像,手機又可以分析回家路線和所需時間。多了資訊可以有助大家下正確的決定,可能食完晚餐才回家更好!」

他今日亦在IES上炮轟政府沒有行動力,他說:「想在燈柱上安裝感應器收集數據,原來燈柱的設計是不能作為發射站。這個其實是科技能解決的問題,但政府答完就再沒跟進。」而港大城市規劃及設計系葉嘉安教授在會上也指出,香港科技發展成熟,卻在「智慧城市」的發展墮後,故政府目標不應只追趕鄰近城市,更應該立志發展為楷模。

政府盲信「循序漸進」 成發展「路障」

莫乃光再指出,政府官員「堅持循序漸進的模式」反窒礙香港成為智慧城市,他舉例上月運房局公佈,將逐步在本港7條隧道推行「停車拍卡」電子繳費服務,但「停車拍卡」的模式一來不能有效紓緩繁忙隧道的擠塞情況,二來外國已發展手機支付等更順暢的繳費方式。「政府覺得現在用iPhone 2,下一部就要用iPhone 3,無視世界已在用iPhone 7。」他比喻說。

本港有95%市民習慣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因此政府及大型機構對突發事故的應變和事前的規劃均非常重要。在每人手執一部手機,流動網絡正邁向5G的數碼時代,市民何時才能享受「智慧城市」帶來的便利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