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寇尤列:傳孫中山死前盼他做總理 看透國民黨真面目隱居旺角

撰文:香港中華書局
出版:更新:

有說孫(中山)在遺囑中,推舉尢列繼任國民黨總理。當時報紙記載「尤烈﹝尢列﹞向為商人,經營爪哇糖業,目下隱居香港。他於政界向無聲譽云」。這一記載不盡正確,隱居香港是事實,惟經營糖業則非。更有人謠傳他是華僑富商、致公堂首領……尢列生活低調,在一般人眼中,是謎一樣的人物,因此衍生出許多以訛傳訛、啼笑皆非的描述。真實的尢列生活清苦,幸常有好心人予以接濟,才能勉強維持。(本文節錄自《人間到處有青山:四大寇之尢列傳》。)

文:黃振威(香港大學及英國劍橋大學哲學碩士)、尤曾家麗(英國雪菲爾哈倫大學教育榮譽博士,曾任香港政務主任,夫婿尤迪桓為尢列曾孫)

《南華早報》曾派員訪問尢列,向他探詢孫中山請他繼任國民黨總理一事,是否屬實。尢回答說,自己從中文報紙看到這一消息,謂「孫於繼任人物,述及余名,不足為異」,「因余與孫友誼甚篤,此電必奉孫命而傳布,蓋電文所指革命事業之開始進行,知之者固甚少也」。惟尢列表示正埋首著述,要再過幾個月才能完成,然而最大原因是「君亦知余方處不能就任之地位」,故不願擔任這一工作。訪員向尢道,救國遠較著書重要。尢謂「余方從於福國之事業,輓近道德衰微,宜將經書所載之政治要義,廣為傳播」,「欲求永久和平,當捨武力而用孔聖之遺教」。所說盡是推搪之言。尢列看清時勢,知道國民黨內部派系林立,不會有自己的空間,故以忙於著述為藉口。

點擊放大瀏覽包括孫中山在內的四大寇合照及更多尢列照片▼▼▼

另外,談到對孫中山的看法,尢列謂孫「宗旨極好,毅力亦不可多得,惟辦事人材似乎不足耳」,是相當中肯的評價。尢列畢竟認識孫中山數十年,深知老友性格的優點和缺點。孫中山有毅力、有決心是事實,但用人欠眼光,也是事實。孫手下具雄才大略的人甚多,可是投機取巧的機會主義者亦復不少。而且當時國民黨左右派關係惡劣,尢列不願捲入漩渦當中,自找麻煩。

孫中山臨終前似未有道及尢列。機要秘書李仙根守候在孫中山病榻之旁,在孫最後的日子一直陪伴在側,又在日記中詳細記錄孫的一言一行。3月11日,孫自知離死不遠,向各人道別,「又續囑夫人自珍重」、「又續屬〔囑〕之聲云救國、和平、奮鬥」、「又對孔等云與惡魔戰,現候天使接,並囑看待宋夫人」等,一直處於彌留狀態,神智半清不醒,意識有點模糊,時作囈語。3月12日,孫在世最後兩語為“Dearly”、「精衛」。李仙根親歷孫中山離世過程,如孫中山有提及尢,李的日記當不會漏記,所以孫中山請尢列繼任總理一說,是不能成立的。

1925年5月,上海爆發工潮。30日,上海學生因支援工潮示威,結果有示威者被租界的英巡捕開槍擊斃或槍傷,是為五卅慘案。南方的局面也不平靜。6月中下旬,省港大罷工在香港和廣州爆發。6月23日,更發生沙基慘案,「學生、工人巡行沙基,為美、法兵擊群眾,死數十人、傷數百人」。之後廣州陷入一片紛亂,時為英國殖民地的香港亦不能倖免。8月20日,國民黨左派靈魂人物廖仲愷(1877-1925)在廣州遇刺身亡。廖之死眾說紛紜,可能是源於派系鬥爭,亦可能與省港大罷工有關。尢列為廖仲愷之死感到惋惜,亦為胡漢民受誣進而被放逐蘇聯感到不平,公開批評汪精衛「不謂漢民得罪,流竄窮荒,君殆自鳴排除異己,嫉惡如仇,列竊謂朋友之道,自此不堪問已!仲凱〔愷〕何以死,君寗不知之,而固罪歸一人,藉清肘腋,事雖巧而天下指而目之,抑拙耳」。尢列與胡漢民素有積怨,卻能在大是大非時不計私仇,仗義執言,謂汪藉廖仲愷被刺排除異己,指汪對誰殺死廖心知肚明,不應將罪責推在胡身上,雖然汪表面上幹得乾淨俐落,說到底還是有破綻的,天下人都能看清真相。

1920年代尢列定居九龍旺角,以「著書自娛」。1925年9月,北京有名流和政客等,有見廣州情況混亂,希望能得救助之法,故連日發電報促請尢列北上,共籌解決之法。故尢列於是年秋乘加拿大皇后輪船往上海。有說尢列這次赴滬,是為了華僑選舉事。10月尾搭船返廣州。

尢列雖從政壇退隱,但沒被人遺忘。1926年香港西報《士蔑報》(The Hongkong Telegraph)曾這樣描述他:

四十四年前,當尢列還是一個十七歲的青年人時,他便投身革命。1887年,他在香港認識孫中山醫生,且說服他入黨。1894年,尢列創立興中會,以把滿洲人驅逐出中國為目標。幾年後,中和堂成立了。1911年革命成功後,尢列從政壇退下來。
《士蔑報》,1926

當中史實雖有不少訛誤,但從字裏行間,可見尢列不平凡的人生。

【更多中國歷史故事】日本侵華|焦土政策和轟炸機有多可怕?千名中學生逃出南京的故事(點擊放大瀏覽)▼▼▼

+28

【更多中國歷史故事】已成乾屍仍讓人覺得美麗的「小河公主」 她的真正身份原來是……(點擊放大瀏覽)👇👇👇

+18
《人間到處有青山:四大寇之尢列傳》書本封面

書名:人間到處有青山:四大寇之尢列傳

作者:黃振威,1980年12月生於香港。香港大學一級榮譽文學士,主修中國歷史。香港大學哲學碩士、英國劍橋大學哲學碩士。曾與王頌威合編《革命與我》(2015年),及與傅錡華合作英譯、整理1939-1965年期間之《傅秉常日記》。研究方向為中國近代史和香港史。

尤曾家麗,英國紐卡素洛森比亞大學民法學榮譽博士,英國雪菲爾哈倫大學教育榮譽博士,香港大學文學碩士及社會科學學士。1977年加入香港政府任職政務主任,2010年退休離開公務員隊伍。夫婿尤迪桓為尢列曾孫。尤氏夫婦曾為尢嘉博所編之《尢列集》任校對工作。

【本文獲「香港中華書局」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