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開始畫畫記錄人生 陳餘生九十二歲仍有新作品

撰文:楊文娟
出版:更新:

說起陳餘生,可能你不熟悉,但下次走過港鐵香港站和中環站之間,你可抬頭看看他的着色金屬切片壁畫作品《快而安》。
和藹的笑容、豁達的神情,隔着電腦螢幕看《好想藝術》,都能感受到一個將近九十歲的老人家對生命從容的溫度。陳餘生從事了四十多年電訊業,四十多歲才半途出家,自學習畫,四十多年後仍樂此不倦,今年九十二歲竟然有新作品木刻畫。
漢雅軒舉行陳餘生個展《90後大師》,展出藝術家少量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創作的油畫,其餘的作品是二千年後的油畫、數碼版畫、木刻畫和錦旗。也許對生命的無限熱情,不是說出來的,反而是活出來的,陳餘生以藝術來演繹生命的豐盛創造力。他在《好想藝術》中提到,每個藝術家都有一個agenda,而他的是「to be a human being」。

說起陳餘生,可能你不熟悉,但下次走過港鐵香港站和中環站之間,你可抬頭看看他的着色金屬切片壁畫作品《快而安》。(漢雅軒)
陳餘生與他的作品,攝於1992年香港藝術館《城市變奏聯展》。(陳餘生及漢雅軒)

藝術不需做作 畫畫記錄人生

過去得獎無數,甚至得到英女王頒發勳章,陳餘生受很多人稱讚他的作品和為人。記者沒有親身接觸過藝術家陳餘生,但對他在《好想藝術》中的金句卻印象深刻,「藝術不是一件大件事,是生命的一部分」、「藝術不需要做作,做作騙不了人的,所以我覺得藝術要真誠」。

憑着直覺本能和敏銳的視覺天賦,陳餘生即興隨性地記錄生命中的百般滋味和各個重要的生命歷程,含蓄地透露着開心、傷心、情慾、浪漫等感覺。展覽中的油畫作品,通常是以明顯鮮艷的大色塊作背景,顏色和肌理細緻的塗抹,顯現色彩的振動感、光彩和活力,衝突和不調和的色彩同置一個畫面,在扁平的畫紙中構成了虛實層次的空間。幾何化的造型和前衛怪誕的象徵符號和圖案,童趣滿滿,令人幻想着背後故事的趣怪情節。

《戒指》,2017,塑膠彩,木板 ,92 x 105 cm(陳餘生及漢雅軒)

創作的障礙不是媒介,是想法

2001年,陳餘生因做完手術而不能長時間站立畫畫,他開始用「小畫家」創作。初初不能畫大型的油畫,相信仍不容易接受,只好折衷地滿足表達的慾望,幸好很快地,他又從「小畫家」中找到趣味。「小畫家真係有小畫家的趣味,與其他媒介完全不同的。每一種物料都有特殊的性格,(藝術家)要把它發揮出來。即然你用小畫家,就不要用小畫家畫油畫,你去發揮小畫家的美。」這是他在《好想藝術》的看法。

是次展覽展出十九幅數碼版畫作品。陳餘生利用「小畫家」創作屬於自己的版畫作品,先在「小畫家」繪圖,再使用電腦打印機縮放或列印在文件紙上,代替毛版的版畫原稿,再把紙張重複放到打印機上分別列印不同顏色或在原稿上作併貼和繪畫。鮮艷的顏色一樣是陳餘生的「小畫家」版畫的特點,但小畫家鋸齒狀和細碎的弦線和斜線可能會被很多人笑話,但卻成為陳氏版畫的獨特之處。「創作的障礙不是媒介,是你的想法」,陳餘生表示。

今年,他創作了兩幅木刻畫。看來老邁的身體仍不阻陳餘生對生命的無盡探索,及對藝術的永遠追求。從陳餘生的故事,不止看到和藝術作品,更可能看到生命之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