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攝影】多圖!安樂死前一刻 攝影師為流浪狗拍下最後的尊嚴

撰文:潘浩欣
出版:更新:

可愛寵物輕易獲得人們的歡心,不少貓奴、狗奴時常發放主子照片,展現動物隨和友善的一面。台灣攝影師卻把焦點放在可憐的流浪狗身上,三年來,他走入多間動物收容所,拍下狗隻安樂死前的面孔,為無辜小生命留下有尊嚴的遺照。

杜韻飛作品《生殤相》(杜韻飛)

半夜走入收容所拍攝 三年影四萬張相

在杜韻飛的《生殤相》系列中,黑漆漆的流浪狗有時直視鏡頭,有時側身望向攝影師,展現了憂傷、恐懼的神情。面對死亡前一刻,牠們依然活得有尊嚴,即使失掉所有毛髮,狗隻仍挺起胸膛地站着。攝影師躺在地板上拍攝,讓觀眾平等地凝視着流浪狗,作品令人印象難忘。我們不時看見動物相片,由社交媒體到《國家地理雜誌》,卻未試過以這個角度看動物。

2009年,台灣攝影師杜韻飛籌備拍攝工作,申請進入動物收容所。2010年,他走入台灣多間動物收容所,找尋合適流浪狗拍攝,以三年時間拍攝《生殤相》系列作品。為配合收容所的工作,杜韻飛只能在晚上、半夜工作,他先挑選合適狗隻,然後餵飼,把玩牠們,建立短暫的信任關係。拍攝期間,助手負責照顧狗隻,不時哄著、扶起狗的頭部。當閃光燈閃了幾次後,狗隻便要休息五分鐘,有時一隻狗也要花四小時拍攝。

「每隻狗也有牠的規律,我要花一段時間找出來,讓牠逐漸習慣『再來一次』的拍照流程。牠很輕鬆快樂,也許會睡著了,但睡眼惺忪被拍下來,就有悲傷眼神的象徵意義。」杜韻飛說。完成拍攝後,杜韻飛把狗隻抱在懷中,接受安樂死。

+3
「《生殤相》就是我的自拍像,經由這些影像,我得以回返與記憶生命中的困惑和絕望,靈魂與肉體的苦難,對於出口的渴望,以及對於死亡與虛無的恐懼。 」
杜韻飛
2011年10月24日 12:09pm 台灣某公立收容所 距離安樂死時間:1.9小時 (杜韻飛 )

動物不知安樂死 活着是最大尊嚴

《生殤相》作品曾在多個大型攝影展覽中展出,有觀眾問杜韻飛「動物會否知道自己將被安樂死?」杜韻飛覺得狗隻都不知道,他表示,動物的心智大約是3至5歲的小孩,而小孩未能體會什麼是死亡。「動物有感覺可能是因為空間被侵犯,感到壓迫後的反應。當然我不是狗,我不了解狗知不知道死亡,我認為牠們不知道。」他說,收容所人員會先安撫、散步、排泄、餵食狗隻,讓牠們快樂地接受安樂死,狗隻有時搖著尾巴,表達出愉快情感。

面對將要逝去事物,總令人感到難受,因此,有記者問及杜韻飛的心理變化。杜韻飛覺得人類忽視流浪動物的生命,因此想拍下動物的眼神,以眼神與人們作互動,勾起人類的憐憫。他特別喜歡的那隻沒有毛髮的狗,「那張照片好像在說『我的自尊是不需要你來認可,我不需要你來肯定我的生命狀態,只要活著就是我最大的自尊。』

杜韻飛希望大眾談及動物保育時,會想起他的相片;或是當大眾看到照片時,會開始思考動物保育與生命道德的議題。他在作品自述中寫道,「《生殤相》就是我的自拍像,經由這些影像,我得以回返與記憶生命中的困惑和絕望,靈魂與肉體的苦難,對於出口的渴望,以及對於死亡與虛無的恐懼。 」

杜韻飛個人照。(杜韻飛)

藝術家profile
杜韻飛出生於1975年,1998年於羅德島設計學院取得攝影系純藝術學士學位。1999至2009年之間從事專業報導攝影,2010年起,杜韻飛以攝影為主要媒介開始獨立創作。作品 《生殤相》曾於國內外數處藝廊與藝文空間展出,2011年時入選紐約攝影節評審邀請展「PROVOCATION」,2012年獲第10屆桃源創作獎首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