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色彩虹】亞洲首個LGBTQ藝術展 中港台同志的美麗與哀愁

撰文:潘宛沚
出版:更新:

香港同志影展即將閉幕,而台北的同志藝術展則在近日開幕,同志盛事可謂一浪接一浪。
於台北當代藝術館舉辦的《光‧合作用:亞洲當代藝術同志議題展》,是亞洲首個以LGBTQ為主題的官方美術館展覽。隨着台灣於今年5月宣佈禁止同性結婚違反憲法,亞洲地區紛紛向台灣投以羨慕的目光,認為是文明的進步。但是次同志藝術展的作品揭示的是同志的驕傲,也有同志的創傷。

楊嘉輝的《消音狀況5:消音合唱》以消音比擬同志的位置。(圖片由馬凌畫廊提供)

參加《光‧合作用:亞洲當代藝術同志議題展》的藝術家來自亞洲多個地區,包括中港台及新加坡等地。22位藝術家,51件作品,策展人胡朝聖認為「光」的主題就是包容各種可能。主流推崇健康、乾淨的同志形象,但同志並不只是這種面向。

楊嘉輝用他擅長的聲音藝術探討同志議題。(圖片由馬凌畫廊提供)

香港:消音喻同志困境 黑白攝影諷東方主義

香港聲音藝術家楊嘉輝的作品《消音狀況#5:消音合唱》,合唱團演奏歌曲,卻抑制歌聲,觀眾只能聽到歌唱者的呼吸、翻閱樂譜的細碎聲音。透過刻意抑壓歌者聲音,楊嘉輝比擬同志被邊緣化的位置。如果說台灣修憲是亞洲文明進步的標誌,那麼是否代表同志問題就能完全解決呢?楊嘉輝的作品留給觀眾更多思考空間。

《東方遇見西方》是曾廣志著名的攝影作品。(圖片由Ben Brown Fine Arts提供)

另一位香港藝術家曾廣志(1950-1990)移居美國,是次展覽的選自他1979年的攝影作品《東方遇見西方》。曾廣志當初在外國藝術圈的名氣不大,這輯《東方遇見西方》卻教人難忘。喜歡自拍的他在這輯黑白照中穿上中山裝,架起墨鏡,嚴肅地站在外國名勝前,滑稽得來又有一絲格格不入的哀傷。既是華人,又是同志,曾廣志在西方處於雙重邊緣的位置,中山裝加墨鏡的神秘造型卻又譏諷了西方對東方的想像。

蘇匯宇錄像作品《虐犬》一名正是2001年同志箱屍案死者的網名。(圖片由双方藝廊提供)

台灣:改編同志箱屍案 夢境迷幻如窒息

蘇匯宇錄像作品《虐犬》不單是視覺效果,故事內容已令人震驚。作品靈感源自2001年台北的同志箱屍案,死者在網上同志聊天室化名「虐犬」,結職廖姓男子,相約性交。在窒息式性愛中,「虐犬」意外死亡,廖將其屍藏於行李箱內棄至台北木柵區。蘇匯宇以夢境呈現案件,畫面迷幻朦朧,彷如窒息時看到的情境,其中一幕男子坐在床上,正正將膠袋套在頭上。迎面而來的光線不是同志驕傲的象徵,而是照向虐戀過後「骯髒」的同志。社會要同志陽光、健康、驕傲,卻進一步排擠了那些「不潔」的邊緣人。

中國剪紙藝術家西亞蝶的《縫》表現了男同志的痛苦。(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西亞蝶與太太婚後,生兒育女的同時,也結識了男情人。(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中國:保守農村藝術家 傳統工藝勾勒禁忌情慾

展覽的作品大多是現代攝影、畫像或錄像,一名來自陝西農村的藝術家卻展出中國傳統剪紙,吸引外國傳媒的目光。54歲的西亞蝶並不像現今年輕藝術家受過學院式的訓練,他的剪紙手藝傳承自母親。陝西剪紙是民間傳統藝術,一般傳女不傳男,陰柔細膩的西亞蝶卻剪得一手好紙。西亞蝶的男同志身分連繫了陰性的剪紙,而且他也在傳統工藝中加入個人情慾。

保守的中國農村容不下同性戀,西亞蝶卻在傳統工藝中找到自己的夢想舞台,剪出自己的壓抑和慾望。背着妻子與男戀人偷情、在野外交合、用針穿過性器,西亞蝶只有剪去某些部分,才能看到最真實的自己。或許同志正如剪紙,不一定要完美無缺,而是有所缺失,卻同樣美麗。

《光‧合作用:亞洲當代藝術同志議題展》

日期:即日至11月5日

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103台灣台北市大同區長安西路39號)

網址:http://bit.ly/2fmlyI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