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設計】節慶衣紙使用手冊值得擁有 從此過節拜祭唔驚燒錯嘢

撰文:楊文娟
出版:更新:

新年應該講Happy New Year,講燒衣紙唔「老嚟」?但有些傳統儀式的規矩,遲學不如早學。
信奉道教傳統或者跟從上一輩習俗的人,通常每逢大時大節都有燒金銀衣紙的習慣。老一輩尚且知道如何分辨不同的衣紙,但後生一輩通常假手於人,拜托香燭鋪或寺廟門前的小販幫忙執拾,然後再放落化寶盤或化寶爐一次過燒成灰燼,因此儀式過後,既未知自己燒了什麼,也不知道衣紙代表的涵義。最嚴重的是,分分鐘連燒錯紙錢,得罪祖先與神仙也不知錯在何方。本地設計師范瑞麟就製作了一系列介紹傳統節慶的手冊,製作既環保又精美,不失為了解衣紙與節慶關係的入門。

「衣時日紙:時」整套小冊子依節慶分為九本,包含冬至、中秋、端午、盂蘭等。(范瑞麟)
+4
各時節當造食物插圖。(范瑞麟)

名為「衣時日紙」的作品,是范瑞麟於理工大學的畢業作品,他表示環保的爭議、不理解衣紙的正確使用方法及視衣紙為不吉祥的標籤,有機會令這些燒衣紙的文化失傳。於是,范瑞麟重新梳理不同衣紙與中秋、清明、瑞午節等的關係,更以現代簡約的視覺設計包裝,讓傳統文化更易得到年輕人接受。

所謂「衣時日紙」,包括「衣」(即是衣紙)、「時」(即是時節)和「日紙」(即是日曆)。「時」部分整套書有九個主要時節,針對每個時節解釋可使用的拜祭衣紙,令讀者增加對衣紙的認識。鮮艷的插圖,配以文字解說衣紙的內容,減低口述失傳的機會。

「衣時日紙:衣」為你準備了九個時節適用的衣紙。(范瑞麟)

為了讓燒衣紙的習俗更融入生活,范瑞麟設計了一套日曆「衣時日紙:日紙」,更把每一頁背面空白的日曆設計成金銀衣紙,物盡其用。不知你會否覺得設計十分大膽呢?傳統金銀紙使用錫箔(重金屬),燃燒後不能成為肥料。考慮到這一點,范瑞麟使用香蕉皮和構樹作為紙的材料,讓金銀紙燃燒後可成為天然肥料「草木灰」,讓燒衣紙的習俗跟得上環保的潮流。

「衣時日紙:日紙」其實就是日曆,但並不是普通的日曆。紙的正面是日曆的訊息,背面是衣紙。(范瑞麟)

如果希望了解更多范瑞麟的作品,可瀏覽他的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