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DW城區活動】把設計融入社區 建立文化生態圈

撰文:可夫
出版:更新:

全球疫症,藝術與設計行業亦受影響,當中與傳統工藝有關的項目更是首當其衝。面對時代與疫情的夾擊,傳統工藝設計如何自處?與人有距離感的藝術與設計項目,又如何被帶入彷彿已被人遺忘、卻總在變化的舊社區?如何把離散的個體串連起來,並重新激活整個生態圈?

傳統工藝的守破離

因應香港及國際的經濟環境,傳統工藝常常受到衝擊,最後總是要在「改變」和「再見」中選擇,情況就如舊社區一樣。兩者雖然好像已被人遺忘,但其實同樣在變化。

香港造字者及廠二代李健明先生,他爸爸李威是一名招牌師傅,多年來與「寫字佬」李漢合作。李漢怕退休後沒人再為李威寫字,就留下了五千多個字稿。20年後,現代人已經改為使用電腦字製作招牌。而李威兒子李健明,就決定把字稿轉成電腦字型「李漢楷書」。

李健明先生(相片由主辦提供)

媒體採訪當日,主辦單位就為我們預備了一個「後疫情時代的20/20視野」的先行工作坊,請來李健明教導大家做一個「傳統招牌」模型,並在結束後帶團介紹了附近的招牌。

李健明介紹了招牌中「讀入鋪」的特性,即是字從「左到右」還是由「右到左」,很多時會取決於店舖在那邊。一來以此標示店舖位置,二來亦是為了「吉利」,但最後仍是取決於老闆覺得好不好看。

就這樣,舊社區和新科技中,都一樣繼續能看到這些「一體成型」,「亦新亦舊」的字。

作為催化劑幫助生態圈

但是,並非每個單位都有足夠力量去改變。因此,合作是必須的,但這些離散的個體又如何連繫? 「BODW 城區活動」正是由此誕生。

作為這些活動的統籌,香港設計中心的業務發展及項目總監林美華(Sam)指,他們除了提供資金申請的援助,也做了很多的配對工作,希望各個藝術及設計單位最後能互助及協作:

我背後真正想做到的,並非這200個活動⋯⋯而是作為一個社區、設計及商業的合作推行者。
林美華
香港設計中心業務發展及項目總監林美華女士(相片由主辦提供)
當我可以找到當區的年青人、當區的資源一起去做,我希望可以建立一個個小小的生態圈⋯⋯假如有一天,沒有了 city programme,這種合作又會否就此消失呢? 這是我非常不想看到的事。
林美華

與其他的統籌合作活動有所不同,每一個單位「BODW 城區活動」也有接觸,去詢問有什麼可以幫忙,最後用該地區的人才和資源,去為該社區服務。

我們更似催化劑⋯⋯我們相信很多在地的單位想做一些事,但自己力量不夠。就如做運動減肥,說了很欠也減不到,原因就在於沒人一起跑步。我們就是跟他們一起跑步的人。
林美華

香港設計中心主辦第三屆「BODW 城區活動」

香港設計中心主辦的「BODW 城區活動」是一個創意商業及社群的起動計劃,項目通過三個不同類別的協作平台:「主要伙伴場地創意節」、「公眾社區教育項目」和「衛星活動及優惠」,促進創意社群、商業及社區機構之間的認識及協調。

今年「BODW 城區活動」以「後疫情時代的20/20視野」為主題,有超過200多場設計創意活動,唯因疫情關係,今年原定於12月頭舉辦的活動都將順延,詳細消息請留意香港設計中心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