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美學|長林消夏圖軸北墅八景冊從頭再呼吸殘存那種美|RTHK31

撰文:來稿文章
出版:更新:
節目主持:陳靄凝(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畢業,現為中文書法老師及美術課程導師)

中國古代園林的設計,與文人雅士的審美觀息息相關。園林布局講求「曲折」、「隱藏」手法,令遊園者在移步換景之中得到更豐富的時間和空間觀感。這種追求「庭院深深深幾許」的逸趣,不僅是造園設計的章法,也是文人繪畫的技巧,如清代華琳所言:「古人作畫,於通幅之屈伸變換、穿插映帶、蜿蜒曲折,皆慘淡經營,然後落筆……使人觀之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園林不但是可遊、可居的建築實體,更可成為入畫的獨特題材。

文:司徒元傑

作者簡介:司徒元傑,香港藝術館首席研究員(至樂樓及吳冠中藏品)

程庭鷺(1796─1858)的《北墅八景冊》用較隨意的筆法和雅淡設色,繪畫一座依自然地貌建築的郊外園林。畫家選繪一些別具特色的園景和發生其中的生活雅事。例如園主人在「梅花一卷廊」下招呼賓客,共同觀賞一件從山農手上偶得的珍貴墨寶。「舊山樓」一頁描繪園主在春陰時份躲在小樓上讀書,直至月亮「夜深上紙窗」,充滿文人情懷。最後一景是「寄秋籬」,意境一脈相承自陶淵明「採菊東籬下」之經典逸致。畫冊有如現代的一本紀錄相部,觀者每翻看一頁,即能與園主人同遊,重拾一段段教人嚮往的園林生活。《藥草山房圖卷》描繪文人在園林雅集的情況:客人於雨後前往訪園,步過竹林石徑在草堂與主人焚香相聚,一起閑話撫琴裁花之樂,至月出續秉燭夜談。草堂外設置有太湖石、古樹、盆卉、藥圃,乃常見的文人園林格局。畫作用淡雅的「淺絳」設色和細緻的筆法,表現一派優雅閑逸氣氛。畫家將發生於園林內不同時空的情景,運用移動視點透視法,自右至左一氣呵成呈現於此橫幅手卷之上;觀者於展卷賞畫之時,能與畫中人物一起重遊整段雅集過程,回味無窮之樂趣。作品是明代蘇州「吳門畫派」文嘉(1501-1583)等幾畫家合作,他們同屬此派翹楚文徵明的學生,故畫風和品味相近。當地文人畫家鍾情園林生活,更成為他們喜愛的繪畫題材。此畫卷具有珍貴的藝術價值,更因為紀錄了該次雅集活動而兼含重要的史料價值。

+2

文徵明(1470-1559)的《長林消夏圖軸》描寫文人於植物繁茂的園林內消暑的情況。園林中雖有山有水,尚要花草樹木補映,方能收生氣盎然之效。花木不單可作視覺及嗅覺欣賞之用,更具借聽天籟清音的功能;製造如「雨打芭蕉」、「竹嘯松濤」等無限詩意。而傳統文人好以特定植物喻意人生態度和道德價值的意念,亦直接影響了繪畫題材及園林種植的選擇。如以荷花比喻君子出於污泥而不染;竹代表脫俗、虛心傲骨;梧桐具有華香待鳳的高潔;萱草喻意忘憂、慈親。

「窮則獨善其身」

《長林消夏圖軸》中描繪的植物大部份便是具有這些觀賞功能及優雅的寓意。圖中的人物活動乃是全畫的核心所在,反映了文徵明對理想文人生活的追求。畫中文士各適其式的活動展示了夏日遣興的雅致,尤其突出了中心位置在池邊盤坐濯足的文士,頗有《楚辭.漁父》中「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的意思;表達了士大夫因不滿社會、朝廷,而選擇「窮則獨善其身」的豁達精神。文徵明的繪畫以細筆青綠見稱,畫中線條勾勒纖巧,行筆利落,設色雖以青綠為基調,但卻不過於絢麗。《長林消夏圖軸》可予人一目瞭然整座園林全景。但觀賞者若要得遊園樂趣,需從畫中前景的開敞式水榭開始目遊,自下而上、左右盤曲,視線由近至遠作「之」字走勢往上伸展,漸次穿過園內的大小景區。畫家這種經營位置方法──將真實遊園時迂迴往前深進的實際空間,轉化為畫面上曲折往上伸延的平面空間──正可得華琳所言「應接不暇」的觀賞趣味。

古代不同的畫家在不同形式的中國畫作上,各有特色地演繹了園林與繪畫的美學,與及二者之間的微妙關係。我們現今可以在博物館直接觀賞到這些作品,更可透過電影拍攝、剪接、動畫等視像製作手法,以完全不同角度、更生動活潑地去解讀和欣賞其中精妙之處。

《呼吸美學—中國古畫賞析》為香港電台與香港藝術館聯合製作之藝術教育紀錄片,每集透過專家訪問,介紹以明清時期為主的古畫作品。播映日期:逢星期六晚上八時,港台電視31。本集於2月6日播出。

(原題:畫裡園林有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