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74周年|在死傷無數的黑夜裏警察亂槍掃射|楊渡

撰文:轉載
出版:更新:

2月28日下午,台北已成為一個「瘋狂」的世界。隨著長官公署機槍掃射的小道消息不斷傳出,各種死傷的傳聞震撼了人心。台灣民眾不甘心,開始在路上尋找穿著中山裝的公務員、專賣局職員、小科員,以他們為替罪羊,加以暴打。許多不明就裡的外省人,不管是公務員還是一般小商人,蒙受了報復性的突擊。
文:楊渡 | 來自《有溫度的台灣史》

戲劇界的名人歐陽予倩,此時正帶著「新中國劇社」在台北永樂座公演,他和台灣文化界朋友相熟,台灣戲劇聞人辛奇在聽到二二八之後,趕緊去旅館保護他們。

【回顧二二八專題:〈人性觀照下的二二八〉之1

而歐陽予倩則在1947年4月20日的上海《人世間》雜誌上,寫下了這一段經歷——

群眾有步行的,有騎腳踏車的,還有坐著卡車的,潮水一般向長官公署湧去。不一會,一連串的槍響了(事後聽得說傷數人,死五人),群眾退下來。有幾百個人經過我的窗下,大家以為是去攻省黨部,恰好那時黨部沒有人,那幾百人便圍住三義旅館──新中國劇社全體住在那裡。有五十幾個人走進旅館,叫男社員全到外邊去讓他們打。經過旅社主人和兩個台灣學生向群眾解釋,說他們只是劇社的演員,既非官吏,又非商人,群眾才退去。可是在這個時候,馬路上已經是見著外省人就打。見穿制服的打得厲害,稅吏、獄吏、總務課長之類尤甚。那些從海南島回去的兵,從福建回去的浪人,行動最為凶暴。女人、小孩子也有遭他們毒手的。群眾憤怒的時候,的確可怕,當時有的醫院甚至不敢收容受傷的外省人。可也有許多台胞極力保護外省朋友。到了3月1日,攻打外省人的事就沒有了。
歐陽予倩

台灣作家鍾理和當時正在台大醫院療養肺疾,他目睹了受傷者的痛苦與反思——

由窗口望出去,只見由一扇齊人肩高的紅磚牆隔著的沿著院左的街道及與由南方截來的街道相銜接的丁字路口,聚著一大堆黑越越的蠢動的民眾。由此一堆裡發出來怒吼、哀叫、慘呼,從牆面看見他們像發瘋似地東奔西竄,掄拳飛棒,抓起自轉車像砸一個什麼可惡的東西,惡狠狠地砸下去了。而不絕的緊密的槍聲,便在那某處不遠的地方響著。

有幾個外省同胞──年輕人避到這裡來,像脫兔驚惶而悚懼,大家都在為此事而議論起來。

台灣同胞也可以說是沒有辦法才做出這樣的事情來的,要有辦法他們是不敢這樣的,他們是可愛而又可憐。一個已鎮定後的青年人在發揮著他的感慨,像完全忘掉了方才的事情,並且他也是很危險的。不過,他們是打錯了,因為他們打的是和他們完全一樣無辜而受難的老百姓。同是受苦的一群,打錯了。

鍾理和也目睹著一個穿著中山服的十五、六歲的學生,被幾個學生抬了進來,子彈射穿他的胸膛。而另一個外省年輕人則捂著頭部如注的血,衝進來請醫生救一救他……

掃射、死傷、流血、報復、仇恨、毆打……台北已經失去理智。

然而,不僅是台北,全台灣都暴動起來了。憤怒的人們攻佔各地的地方政府、縣市長官邸、專賣局、警察局等,搶奪武器,再去攻打官署,全面性的反抗,讓台灣陷入無政府狀態。

+2

從蕭乾筆下那寧靜、文明、進步的台灣,一夕間轉變為暴力、仇恨、對抗的台灣,那是需要多大的壓抑與憤怒?

誰又會想到懷抱著夢想的陳儀,來台灣才一年半不到,就帶來這麼大的民怨,僅僅是一個賣菸婦人的取締事件,小小的擦槍走火,就演變為遍地的烽火。

全台灣暴動既起,陳儀長官總是得想辦法解決。他起先採取鎮壓的高姿態。二二八當夜,下戒嚴令,警察趁這個機會出來鎮壓群眾,在卡車上架著機槍,沿街掃射,不少無辜民眾被射殺,曝屍街頭。

然而,靠著群眾暴動,不斷擴大下去,就只能是推翻政權,但群眾能不能建立政權,建立什麼樣的政權是另一回事。二二八終究是一場偶發性暴動,民眾只是為了泄憤,等到衝突升高,平時有怨恨的人,如戰後從海南島、福建歸來的台灣兵。他們被日本遺棄,無法遣返,又被中國老百姓當漢奸追打,回來台灣又失業,內心憤恨不平;又如本來是日本利用去大陸做生意的浪人,現在無業難以生存等,難免趁機出來報復。但在一般農村、鄉下反而比較平靜。

而過去是抗日的知識分子、農民組合幹部等,感到這樣的台灣終會演變成亂局,試圖出來組織群眾,以建立一個可以反抗、可以談判、可以自主的群眾團體。

此時,台灣省國大代表、參政員、省參議員等政治界領袖都知道事態嚴重,為了解決問題,決定組織「緝煙血案調查委員會」,向長官公署提出四項要求,包括:解除戒嚴,釋放被拘捕民眾,飭令軍憲警不得開槍不得濫捕濫打民眾,官民合組處理委員會等。試圖以此訴求,平息群眾。

楊渡《有溫度的台灣史》由南方家園出版

(〈人性觀照下的二二八〉之2。標題由編輯撰寫。)

【二二八專題:〈人性觀照下的二二八〉之1

作者按:每年二二八總是會帶來政治衝突,彷彿成了魔咒。然而,我們有沒有可能從人與人性的視野出發,從看二二八的現場,看見整個大歷史的悲劇是如何形成的。此文原刊於《有溫度的台灣史》一書中。願此文可以讓人想想大事件之下的人性。

作者簡介|楊渡,詩人、作家。喜歡旅行、閱讀、電影和足球。最喜歡的地方,是新疆和阿爾卑斯山。大山大水,以及無盡的沙漠。最喜歡的電影是《直到世界的盡頭》。生於台中農村家庭,寫過詩、散文,編過雜誌,曾任《中國時報》副總主筆、《中時晚報》總主筆、輔仁大學講師、中華文化總會秘書長,主持過專題報導電視節目「台灣思想起」、「與世界共舞」等。著有詩集《南方》、《刺客的歌:楊渡長詩選》、《下一個世紀的星辰》;散文集《三兩個朋友》、《飄流萬里》;報導文學《民間的力量》、《強控制解體》、《世紀末透視中國》、《激動一九四五》、《紅雲:嚴秀峰傳》、《簡吉:台灣農民運動史詩》、《帶著小提琴的革命家—簡吉和台灣農民運動》;長篇紀實文學《水田裡的媽媽》;短篇小說集《九天九夜》;戲劇研究《日據時期台灣新劇運動》以及歷史紀實《有溫度的台灣史》等十餘種。

【專訪影片】二二八見證者:專訪林江邁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