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HK POP 2.021|廣州穿「粵」舞台展現香港音樂 新人新時代新風格

撰文:客戶來稿
出版:更新:

從前劇集粵語主題曲唱到街知巷聞,到今日電視台歌唱節目的唱跳表演,香港人用粵語唱作流行歌曲橫越半個世紀。每個音樂長跑好手都希望「好想唱一闕歌,叫你認清楚我」。疫情未過,各個藝術領域都尋求「大疫轉」,不少音樂工作者尋得新的表演方式,與不同機構合作:建立音樂平台,在網上開live,還有音樂人為年輕一代訓練「在家工作」式的編曲技巧,希望日後有志從事音樂的年輕人,都能自行創作、發表具水平的作品。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康文署為文化藝術工作者籌備文化交流項目「香港周2021@廣州」,以穿「粵」舞台為主題, 精選15個節目,涵蓋演藝、電影放映和展覽,從香港到同聲同氣的廣州,從線上到線下,將香港藝團和藝術家的活力和創意帶去廣州。其中,「香港周2021@廣州」節目之一「HK POP 2.021」,雲集多位香港年輕唱作人和組合,以音樂會和音樂特輯方式呈現香港原創音樂。

著名音樂人趙增熹,早在1980年代從事音樂製作,與無數巨星歌手合作,例如參與製作張學友主演的音樂劇《雪狼湖》。他近年活躍於音樂教育項目,由他策劃的音樂計劃「大台主」的參與者——一群年輕音樂愛好者,亦是今次HK POP 2.021其中一組的演出嘉賓。「以前做音樂全由唱片公司主導,有資源去做,我們會叫capital intensive,你需要好多資金才可以做到宣傳發行。」趙增熹續道:「這個年代,許多『壁壘』已經慢慢消失。唱片公司以前的資金優勢,到現在已經不再存在。我做(大台主)這個項目的原因:只要你肯自己學會做(音樂)製作,整首歌由寫歌到編曲到混音,自己用電腦一手一腳就可以做完。」

今次參與HK POP 2.021的「大台主」團員有大學生,也有較資深的表演者和音樂製作人。對於今次節目以線上形式舉行,趙增熹認為,現場表演會接觸較少觀眾,但通過這次網上平台播放他們的成品,能接觸的層面比較廣。趙增熹安排他們在劇院舞台錄製是次音樂會,事前沒有告訴他們台下會有觀眾;演出方才知道台下有人,令節目有了意想不到的火花,到時網上觀眾或察覺演出的「激情」會充滿現場感。

趙增熹認為,現場表演會接觸較少觀眾,但通過這次網上平台播放他們的成品,能接觸的層面比較廣。

「大台主」團員合作無間

「大台主」各團員一手一腳製作自己的音樂:薛德勇(Monkey)鍾情自彈自唱,加入「大台主」與新團員一同編曲,互相扶持;陳彥廷(Jeffero)是全職錄音師,前年加入「大台主」。兩人都希望透過不同形式的網上直播和轉播,為自己的音樂找到合適的觀眾,層面更廣更闊。他們認為疫情令各界與各地交流機會減少,但藉今次活動,他們可以接觸廣州聽眾,為當地人「更新」香港音樂現狀,令當地人可體會隨潮流改變的廣東流行音樂。受訪者另有三位大學生:蘇祈軒(RUMBU)、徐嘉蔚和梁鐿澄,三人經常與其他團員合作,希望觀眾會留意新一代新聲音。「當我唱自己的歌,人們會認識我的風格,人們會記得『我來自香港』。」蘇祈軒說。梁鐿澄亦補充,「希望大家聽到我的歌,(了解)我想帶出甚麼message。」透過音樂帶出不同信息,增進交流基礎,令觀眾體會在地的廣東流行音樂,亦是這次的重點之一。趙增熹形容,團員各有所長,就算有團員不會樂器,亦可與其他團員合作,發放更大的火花。團員甚至可用電腦軟件,像「砌積木」一樣組織一首完整的歌曲。這也是個寶貴的學習歷程。

藉今次活動,他們可以接觸廣州聽眾,為當地人「更新」香港音樂現狀,令當地人可體會隨潮流改變的廣東流行音樂。

電車有故事 一個人何止一首歌

HK POP 2.021還邀請由著名填詞人周耀輝、作曲家馮穎琪籌劃《一個人一首歌》,連結一眾新一代音樂人,為HK POP 2.021製作音樂微電影。他們接受訪問時談及:「或者我們不需要為一個藝人寫歌?」周耀輝認為今時今日的音樂行業狀態充滿可能性:「或者我們不需要依賴一種狀態,尋找另一些資源,然後去找經驗較淺的、剛剛起步的音樂人,透過尋常人物的生命去書寫,這可以說是一種……跟這城市『在地』生長出音樂來。」

《一個人一首歌》連結一眾新一代音樂人。

香港音樂行業曾經輝煌,經歷互聯網衝擊、唱片業轉型,到了今天疫情橫行,叫停大量音樂表演,關關難過關關過,周耀輝雖然沒有刻意比較今昔,不過他與馮穎琪分工合作的項目《一個人一首歌》以社會企業模式運作,多少反映了今日音樂發展的需求。「如果只是在一個台上呈現,是不是足以表達我們想表達的?」馮穎琪交代今次參與HK POP 2.021使用非舞台形式的初衷:「如果我們將這些故事的內容與香港街景結合,會有怎樣的效果?」於是他們就用電車來串連不同故事旅程,共有十首各有特色的歌——從「很文青」的風格到電子音樂和搖滾,全都是年輕人的創作:「在電車上玩電子音樂,都很超現實的。」

在同一地方同時發生不同故事,不同歌曲有不同風景,這大概就是香港的寫照?當中有經歷過不同文化背景的老人家,也有不同才能的手工藝者和社區老街坊。他們明明與我們這麼近,卻原來又來自四方八面那麼遠;在電車軌道上,街道兩旁全是故事,並用十首歌曲串連:《天衣》、《知魚》、《收容》、《班門大叔》、《微笑的一趟》、《大樂》、《時辰》、《日落派對》、《彷彿》和《建家人》,分別來自蔡可汶、黃卓嵐、周籽言、吳林峰、XTIE、INK、李昭賢、黃靖、留香瓊、陳紀泓、徐隆威、岑明珠、蔡美瑩和許樂媛的演出。

《一個人一首歌》有這麼一句簡介:「每一個生命都是可歌的」。問到這句子的起源,周耀輝想了想,說:「好像是來自我們二人一次對話。當時馮穎琪說,如果每個人過世後,在喪禮上都有一首歌唱出來,而那首歌可以總結那個人的一生,這是多麼美滿的事。我便說,那為何不在大家還未過世的時候去開始做這件事?」《一個人一首歌》在這麼一個年代誕生,碰巧遇上不斷經歷生離死別的香港:「所以我們應邀參與『香港周2021@廣州』,將我們這種新的音樂創作形式,呈現給世界不同的人知道。既然我們這麼緊張『在地』,我們就要很清晰地告訴大家,我們的音樂來自自己的城市。」周耀輝這麼總結。

音樂人為「普通人」寫歌,連繫生命故事和音樂。

沒有伴奏只有人聲 有把口就得?

另一受訪的音樂組合「吾聲」(VSing)會在 HK POP 2.021 與「大台主」合作,並表演自己的作品。VSing共有六名成員:曾參與《亞洲星光大道》的歌手及唱歌老師李昊嘉(女高音)、多元音樂人盧宜均(女低音)、從音樂系畢業的年輕音樂人張翶揚(男高音)、旅英大提琴家陳駿軒(男高音)、資深無伴奏合唱教育家、演出者及導師黃浩進(男低音),以及有8年beatbox(節奏口技)經驗的劉家卓。黃浩進談到成立時的背景:「我們都是讀音樂出身,都在香港大大小小的項目合作過……」互相認識後,就開始六人組合:「A cappella的好處是:『有把口就得』。」談得來,夾得到,we sing之後就成VSing。

「吾聲」推廣廣東歌文化背後,並不只是單純將廣東歌帶去廣州,更是將本身的歌曲加入新元素,期望會觀眾帶來耳目一身的感覺。

雖說是無伴奏組合,六人的音樂基礎卻十分深厚,世代背景亦有頗大的差別,例如黃浩進是80後鋼琴教育碩士及指揮,張翶揚是90後唱歌老師:「受疫情影響,在沒有演出節目的時候,我們都在家排練。」提起今次演出與反覆不定的疫情,其實他們早已掌握音樂編曲及製作工序。談到今次參與HK POP 2.021,張翶揚說,「其實(這次表演的)四首歌都是廣東歌,我會希望更多人聽廣東歌。」而推廣廣東歌文化背後,並不只是單純將廣東歌帶去廣州,更是將本身的歌曲加入新元素,期望為觀眾帶來耳目一身的感覺。「其中一首大家可能都會認識的『月光光』,就加入了很多R&B的感覺」。或許就如黃浩進所言,正是因為廣東歌能融入不同元素和感覺,才更吸引不同聽眾去聆聽廣東歌。除此之外,VSing還有一個願望:「將我們的音樂帶給不同的人,從而令他們更加喜歡a cappella,玩a cappella,enjoy a cappella」。

連結三個在香港具代表意義的音樂組合,以新生代音樂人為主體,搭建了重要的平台,大家可在演出與發表作品時,與另一個地方的音樂愛好者交流,呈現香港音樂新形態。

HK POP 2.021連結三個在香港具代表意義的音樂組合,以新生代音樂人為主體,搭建了重要的平台,大家可在演出與發表作品時,與另一個地方的音樂愛好者交流,呈現香港音樂新形態。HK POP 2.021令一眾本來各自忙碌的年青人獲得用音樂攜手合作的機會,創造更多可能。

相信內地樂迷充滿期待,而香港樂迷也不用失望,因為HK POP 2.021表演的「大台主與吾聲」部分已上載至康文署寓樂頻道,而「一個人一首歌」部分亦將於五月八日上載,屆時記得準時收看!

「香港周2021@廣州」網址:www.hongkongweek.go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