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救國|張大千行書十七言聯立軸 側記重慶船王盧作孚事迹

撰文:轉載
出版:更新:

編按:張大千80年前為「民生公司內江辦事處」而作的十七言聯立軸,近日首度公開,並以港元780萬拍賣成交。民生公司由一代船王盧作孚創辦,1937年抗戰時,就是用民生公司的輪船搶運撤往川、渝的企業、政府人員及物資等,被譽為中國實業史上的鄧寇克大行動。蔣介石尊盧作孚為「作孚兄」、「民族英雄」;毛澤東稱其為近代「不能忘記」的四大實業家之一,而敢和毛澤東唱反調的梁漱溟亦讚他「庶幾乎可比於古之聖賢」。本文作者簡述張大千此作的背景,從藝術到歷史,探索作品背後的故事。

照片由香港邦瀚斯提供

是聯上款「民生公司內江辦事處」,設立於一九四四年七月四日。民生公司是近代中國最負盛名的私營航運企業,提到民生公司,有一個人的名字是繞不開的,他就是民生公司的創辦人——盧作孚(1893-1952)先生。

盧作孚

盧氏原名魁先,別名盧思。重慶合川人。一九二五年,盧作孚在嘉陵江上游的合川募資,成立民生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八千大洋訂購了一艘七十噸重的小火輪,名之「民生」,翌年啟航,之後歷經浮沉,慘淡經營,逐步併購二十餘間中外輪船公司,至一九三五年,基本統一長江上游,並將航線延伸至上海。

文:苗亞杰

航運業化零為整,民生公司亦日趨壯大,但戰事突起,航運業迎來了巨大挑戰。盧作孚卻認為:「國家對外的戰爭開始了,民生公司的任務也就開始了。」「民生公司應該首先動員起來參加戰爭。」一九三八年,國民政府欲退守西南。民生公司集中所有輪船,協助運輸軍隊、政府人員、學校師生及各項工業物資,盧作孚更是親自奔赴宜昌,坐鎮指揮,不計損失,數十天之內,逾百萬人員、物資、設備悉數轉移,其緊張與艱難可想而知。是次宜昌大撤退堪稱民生公司發展史上最驚心動魄的考驗,為國家保存了民族工業命脈,被盧作孚好友、學者晏陽初讚為「中國實業史上的敦刻爾克」(編按:敦刻爾克即Dunkirk,港譯「鄧寇克」)。

+2

現代人稱盧作孚為「船王」,但如果僅僅以此作為他的標籤,是相當不全面的,他除了是一位成功的實業家,更是一位愛國者,是亂世中國的社會改革家。未及弱冠即入同盟會,參與辛亥革命,之後履身新聞界和教育界,曾數次受邀步入政壇,位居要職,歷掌四川建設廳、交通部、全國糧食局,卻又一再致仕回歸實業,只因心懷實業救國的夢想。

「民生公司」名字來源

民生之名,與孫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義」息息相關,盧作孚曾自己解釋道:「民生,概而言之,其直接而現實之意思是發揚中山先生之民生學說,解決民生問題為富國強兵之本。而深一層的更廣大的意義則是:以我中華全體國民之生生不息為其根本所歸。不是少數富戶、才子佳人,而是全體國民豐衣足食,安居樂業,多子多福,文明康樂,生生不息。」翻檢其書信集和演講錄,比比皆是談論社會改革、國家未來的議題。

實業之外,他更以北碚為基地,創建學校和圖書館,推行漸進地社會改革,將晚清遺風尚存的郷鎮建成現代化的小城。他也被當地人親切地尊為「北碚之父」,如今的盧作孚紀念館即坐落於北碚。熟悉他的人,莫不欽佩他的風骨與作為。晏陽初說:「作孚兄是我最敬佩的摯友,他是位完人,長處太多了。 」「像作孚這樣一位正人君子、愛國志士、了不起的實業家,國人應當敬重。」馮玉祥認為他是「最愛國的,也是最有作為的人」;蔣介石呼其「作孚兄」、「民族英雄」;毛澤東稱他是近代「不能忘記」的四位實業家之一,甚至敢和毛澤東唱反調的梁漱溟亦讚他「庶幾乎可比於古之聖賢」。一九五二年,民生公司正式公私合營,盧作孚於是年逝世於重慶。斯人斯事,震古鑠今,而湮沒久矣!如今透過大千先生這一對曠世鉅聯,盧作孚和他的民生公司,乃重現於聚光燈下。若夫觀者能於書法詩詞之外,有以為鑒,則藝術之不朽,莫大於是焉!(張大千與盧作孚的直接交往待考)

盧作孚紀念館展品之一(圖片來源:http://n.sinaimg.cn/sinakd20121)

戰時四川風雲際會,盧於政經界舉足輕重,而大千自敦煌返蜀,頻頻於成、渝等地舉辦展覽,一時可謂風頭無兩,二人既有同鄉之誼,又皆廣於交遊,社交圈應多有交集。盧雖醉心實業,卻仍保持書生本色,為人謙和,與藝文界人士亦有過從。網路資料見徐悲鴻一九四三年有〈神駿圖〉寫贈「作孚先生」,題款曰「繩曾君不識,他日會相知」。何況盧與大千摯友、 時任四川省政府主席的張群交情篤厚,故其與大千相識實在情理之中。

為祝賀內江辦事處開幕而寫

一九四四年七月四日,民生公司內江辦事處開幕。彼時正值民生公司飛速發展時期,內江作為西南重要的樞紐城市,其辦事處的設立,想必為一時盛事。張大千是幅鉅聯即為祝賀內江辦事處開幕。聯高丈二,必為特別定製,是否曾於開幕當日懸於門庭?又或否曾鐫刻於楹柱?從其尺幅卓爾之雄,書寫集詞之用心,可以遙想當年榮景,大千對家鄉實業界的鼎力支持,乃至與盧氏的交情,似無須贅言了。

一九四三年自敦煌歸蜀之後,大千先生鉅構迭出,如一九四五年的〈墨荷四聯屏〉、一九四六年的〈峨眉三頂〉,均為丈二鉅製。可見數年間出入敦煌,臨摹壁畫無數,歷經宏大章法結構的洗禮,磨練了大千營造聯屏鉅構的魄力和能力。大千書法早年師事李瑞清、曾熙,二者皆為碑學名家,故大千在勤習碑學之餘,又融會歷代諸書家之長,尤得力於黃庭堅。此對鉅聯筆勢舒展開張,稍參清道人的戰顫行筆,又兼〈瘞鶴〉結體與山谷波折之長,恣肆雄渾,是典型的大千盛年書法面貌,堪稱傑構。

收藏家旅居荷蘭

聯語分別擷取章謙亨〈念奴嬌〉、姜夔〈月下笛〉、劉辰翁〈摸魚兒〉、周密〈桂枝香〉、辛棄疾〈滿江紅〉、倪偁〈鷓鴣天〉六闕宋詞之一句,集為兩聯,各計十七言,前賢詩詞,信手拈來,詞句豪放與婉約兼備,氣概萬千,頗為應景,彰顯其詩詞造詣之深厚,正所謂「天才橫溢,功力自深」。大千先生楹聯如此鉅製,連同本幅在內,迄今見諸公私收藏者唯二。另一為台北故宮庋藏、〈集黃山谷辛稼軒聯墨〉,書於本幅後一年。相較於台北故宮聯,本聯不論保存狀況、書法筆力乃至聯語長度和內容,俱更見豐富精彩,其受贈方的背景故事亦深具歷史意義,為近代中國航運史上極為感人的篇章,見證了時代的興衰轉折,毫無疑問是難得一見的博物館級珍品。

此聯現藏家旅居荷蘭,得自其母贈予,原係其外祖父所有。其外祖父為四川宜賓人,國民政府時期,任職於糧食運輸部門。其人雅好詩文書畫,富於收藏,因樂善好施,故藏品中不乏得自友朋饋贈者。觀其仕途軌迹,與盧作孚屢有重合,推測二人公私交際圈子或亦復如是。然此聯何時流出民生公司,又何時歸現藏家外祖父庋藏?上輩人諱莫如深,相關當事人墓木已拱,時至今日,遂成難解之謎。藏家外祖父五十年代起於當地政府糧食部門位居高職,政務繁忙,鮮有顧及家人日常生活,更遑論與子女閒談「天寶遺事」。其書畫收藏,一直秘而不宣,及至安排遺產之際,方將珍藏悉付愛女,即現藏家之母。現藏家結婚之時,其母又將是聯在內的數幅作品作為結婚禮物送贈。

釋家說,緣起緣滅,聚散有時。人如此,物亦如是。一九四四年到二〇二一年,八十年彈指之間,而此聯經歷政權更迭、公私合營以及其後的種種「運動」,竟尚在人間,原裝原裱,品相完好,如得神佑,是大千先生之幸,又何嘗不是大千先生藝術賞音之幸呢!

(本文獲香港邦瀚斯授權轉載。原題: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一代船王盧作孚。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

作者簡介|苗亞杰,邦瀚斯中國書畫部國際高級顧問兼主管

苗亞杰

張大千 行書十七言聯 水墨灑金紅箋 立軸一對。款識:卻得連日春寒,與客攜壺,登臨笑傲西山笏;淺約數枝秋足,弄香梅蕊,對菊誰空北海觴。集宋人詞,書賀民生公司內江辦事處開幕。牧叔〈念奴嬌〉、白石〈月下笛〉、須溪〈摸魚兒〉、草窓〈桂枝香〉、稼軒〈滿江紅〉、綺川〈鷓鴣天〉,大千張爰書於大風堂下。鈐印:張爰之印信、大千居士。來源:荷蘭重要私人收藏。現藏家外祖父舊藏,並遺贈給其女——即現藏家母親。令母後擇本聯作為結婚禮物送贈現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