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點將錄】名將之花(上)張靈甫:赤膽忠心昭日月

撰文:黃俊傑
出版:更新:

在中華民國建軍史中,流傳著「五大主力」的說法--所謂國軍「五大主力」,就是孫立人的「新一軍」、廖耀湘的「新六軍」、邱清泉的「第五軍」、胡璉的「整編第十一師」與張靈甫的「整編第七十四師」。此說最早見於1946年的軍事整編會議上,各軍基本上全為美式裝備,可謂勁旅中的勁旅;「五大主力」在裝備美械前,在抗日戰爭中已是立下赫赫戰功--【黃埔點將錄】將分上下兩集,為大家介紹北大歷史系出身、英俊挺拔、被蔣中正視為「愛將中的愛將」,飲訣成仁於山東孟良崮的黃埔名將張靈甫。

十餘萬之匪向我猛撲,今日戰況更惡化,彈盡援絕,水糧俱無。我與仁傑(按:整編第七十四師副師長蔡仁傑將軍,與張將軍一同就義)決戰至最後,以一彈飲訣成仁,上報國家與領袖,下答人民與部屬。老父來京未見,痛極,望善待之。幼子望養育之。玉玲吾妻,今永訣矣!
靈甫絕筆 五月十六日 孟良崮
張將軍在抗戰勝利後任第七十四軍軍長(後改編為整編第七十四師),奉命衛戍南京首都,被稱為「御林軍」,深得蔣中正信任。

張靈甫(1903年8月20日-1947年5月16日),名鍾麟,字靈甫,陝西西安人,黃埔軍校第四期步兵科畢業。張將軍於抗日戰爭中因右腿重傷,不顧英籍醫生勸告再治療一個月可以痊癒即提前歸隊,致使終身跛腿,故又名「跛腿將軍」。張將軍擅長書法,又被民國開國元勛、書法大家于右任先生讚為「奇才」。1924年考入北大歷史系,其後投筆從戎,南下報考黃埔軍校,在抗日戰爭中為中華民國立下汗馬功勞,蔣中正視之為「愛將中的愛將」,旗下的美式裝備「整編第七十四師」更被視為「國軍五大主力」之首。其後在內戰中被共諜郭汝瑰、曾經的上司李天霞等人所害,寧死不屈,與整編第七十四師副師長蔡仁傑將軍,一同飲彈自盡於山東孟良崮(中共戰史一如其對國軍諸將的說法一樣,宣稱張將軍是被共軍「擊斃」)--在「國粉」圈子中,將軍與在徐蚌會戰中犧牲的邱清泉將軍與黃百韜將軍同為常被談論的「三英烈」。

而香港導演吳宇森,嘗於年前拍了一部名曰《太平輪》(分上下集)的電影,上集男主角由黃曉明飾演,其原型正是張靈甫將軍--要講張靈甫,恐怕三天三夜也講不完。張靈甫將軍為國軍一代名將,文韜武略、忠貞不屈、英俊挺拔,故有「名將之花」之譽--近年國內掀起「民國熱」,張靈甫將軍更成為國內網民崇拜的對象;其與愛妻王玉齡女士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更被爭相傳頌。

「軍人死且不懼,何愛一肢?」
抗戰時負傷到香港瑪麗醫院診治,院方勸告張靈甫「你腿傷過半個月就可復原,否則可能抱憾終生」,張將軍如此回答。
「吾張某人腿雖廢,無以站立,然中華民族得以站立,不為倭賊所欺,吾之腿值也」——在談到其腿殘廢時的回答。

張將軍畢業後隨蔣中正北伐,先後轉戰各地,參與中原大戰、剿共等一系列戰役;期間發生了震動全國的「古城殺妻案」--此事將於下集為讀者講解。與同期黃埔子弟的從軍軌跡一樣,張將軍名聲鵲起於抗日戰爭。1938年,張將軍以第七十四軍第五十一師一五三旅旅長的身份參加萬家嶺戰役,將軍奉王耀武之命,對駐守江西德安張古山的日軍進行反擊。討論作戰方案之時,眾人認為張古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張將軍力排眾議,建議大軍正面進攻的同時,再以精兵從人跡罕至的張古山背面進行偷襲,以收兩面夾攻之效。

張將軍身先士卒,親率突擊隊輕裝出發,攀木掛樹,穿越艱險,配合正面部隊進攻,飛奪張古山。而後日軍不甘失敗,出動飛機與重砲狂轟濫炸,幾乎將張古山移為平地。張將軍率部浴血死戰,與日寇鏖戰五天五夜,陣地得而復失、失而復得,反複拉鋸。親臨死線指揮的他身中7塊彈片,鮮血直流也沒有退下火線。得知德安大捷之後,田漢受時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郭沫若的委派,採訪張將軍,事蹟刊登於《中央日報》,並編寫話劇《德安大捷》,以真名真姓在劇中出現,從此名震天下。德安戰役之後,張靈甫很快提升旅長。旅下轄團,實為師長。榮獲四等雲麾勳章、三等寶鼎勳章。

「吾張某人腿雖廢,無以站立,然中華民族得以站立,不為倭賊所欺,吾之腿值也」
在談到其腿殘廢,被稱為「跛腿將軍」時回答。

1939年3月,張將軍率部參與南昌會戰,在一次戰鬥中,右腿中砲彈負重傷。匆匆包紮傷口後他再度投入戰鬥;在不久後之上高會戰中,張將軍腿部再度被炸傷。蔣中正愛惜張將軍,特意派飛機將他送往香港,請英國著名外科專家為其診治。手術後不久,張將軍在報上看到有戰時軍人不宜出國養病的新規定,不顧醫生再治療一月可以痊癒的勸阻,傷未愈即提前歸隊,從此留下殘疾,走起路一跛一拐,人送外號「跛腿將軍」。抗戰期間,蔣中正以其作戰有功,一再擢升,幾乎年年晉級受獎,由團長而旅長、副師長、師長、副軍長、軍長。常德之役,被蔣中正譽為「模範軍人」;湘西會戰,更獲得美國金質自由獎章,在國民政府朝野,張將軍也被視為常勝將軍。

張將軍原稱「鍾麟」,但因「古城殺妻案」被囚,後張將軍感念蔣中正再造,後以字行「靈甫」為名,以表新生。
(整編七十四師)……遭遇敵四個縱隊以上之兵力,血戰凡四晝夜,前仆後繼,裹傷浴血,愈戰愈堅,尋以眾寡勢殊,奉令退守孟良崮之高地奉令退守孟良崮之高地,該地石崖層疊,目標暴露,形成彈巢,數日之間,死亡相繼,飲水斷絕,糧彈俱盡,全師孤懸,四面受敵,而該師官兵明知無法達成任務,仍以澈底遵奉命令為職志,一心一德,再接再厲,死守陣地,誓共存亡,卒致當時陣亡者,有副旅長明燦等官兵一萬餘人,最後不屈相率自戕者,有師長張靈甫、副師長蔡仁傑、旅長盧醒、團長週少賓高級將領凡二十餘人。嗚呼!悽慘壯烈,可謂史無前例,能不悲哀痛憤,為我忠勇將士復仇雪恨,繼承其遺志大業乎!似此臨難不苟之正氣,見危授命之精神,允足發揚我革命軍人之崇高武德,而無愧為我 總理三民主義之真實信徒。
<為追念張靈甫師長剿匪成仁通告國軍官兵> 蔣中正

抗戰勝利後,張將軍繼續高升,在1946年6月以第七十四軍軍長之姿兼任南京首都警備司令,駐孝陵衛,衛戍京畿--南京是中華民國的首都,此職之重不言而喻,亦能窺見蔣中正對張將軍之器重;其豁下的第七十四軍(旋改編為整編第七十四師)長期受美國顧問訓練,軍中全為美械,加上第七十四軍與張將軍聲名卓絕,時稱為國軍五大「主力中之主力」,國母宋美齡亦經常代表蔣中正到該部視察、撫慰官兵,可謂風頭一時無兩。然而,張將軍個性耿直,個性不夠圓滑,埋下了其生命中不安的種子。

八年艱苦的抗戰,國民政府財政如何困難在此不贅述;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召開軍隊整編會議,把部隊裁撤部隊與整編,會議後決議將第七十四軍改編為整編第七十四師,仍有3萬多人,並被蔣中正與陳誠讚譽為「國軍模範」;而當時遴選這個王牌師師長時,原為張將軍上司的李天霞依爭奪此職;但是,王耀武、俞濟時卻力保張將軍出任此職,為此李天霞一直懷恨在心,甚至張將軍殉國的主因之一正是此人(國內網友以「千里馳援」李天霞來諷刺李氏為人)。

張將軍與部屬蔡仁傑一同殺身成仁,最近與一眾先烈享祠台北忠烈祠。

抗戰結束時,中共實力不減反而大增,由陝北區區數萬人,發展到坐擁130餘萬正規軍、260餘萬民兵,擁有約一億人口的勢力,並得蘇聯大力扶植,提供日軍在東北的各種軍備與物資。蓋因共軍向國軍爭奪日軍降地,1946年7月,整編第七十四師於首都南京誓師,之後被調至蘇北前線,屢屢破敵。1947年3月底,國軍對中共控制的山東與陝北區域實施重點進攻,當中以24個整編師共45萬人對山東大規模進攻。4月初,國府集中華東第一線13個整編師、34個旅共25萬人,組成機動兵團,由有「軍中聖人」別稱的顧祝同坐鎮徐州,指揮沿臨沂至泰安一線,齊頭北進,意欲一舉殲滅華東野戰軍主力於沂蒙山區。

整編第七十四師依令由孟良崮渡汶河攻取坦埠。第一兵團司令湯恩伯發現整編第七十四師上孟良崮這個計劃是個錯誤的計劃,因為整編第七十四師裝備皆為重武器,不利於崎嶇的孟良崮作戰,於是向國防部作戰次長劉斐要求緊急更改作戰計畫,然而劉斐此人與作戰廳長郭汝瑰皆為共諜,劉氏藉口蔣中正已就寢故意阻撓更改計劃;不僅如此,共軍亦透過潛伏在國防部的共諜早已先拿到作戰計畫,早已知道李天霞與黃百韜做為兩翼,共軍決定欲以9個縱隊共20萬人,有計劃地整編第七十四師困於孟良崮進行殲滅,其口號為「打下孟良崮,活捉張靈甫;活捉張靈甫,打爛王牌虎」--華東野戰軍以5個縱隊10多萬兵力圍攻整編第七十四師,外線則由宋時輪與何以祥等4個縱隊抵抗山東境內國軍的反包圍。

張將軍率部突出,與友軍相距15公里。一路上,張靈甫受共軍阻擊,傷亡不小。當張將軍上孟良崮時,他看地形複雜,便想在此固守,並以自身整編第七十四師為餌,吸引共軍主力圍攻,同時配合外圍友軍各包圍共軍主力,以「中心開花」之策反過來內外夾擊共軍,殲滅共軍於山東。

然而此舉甚是危險,因為華東野戰軍控制著水源,整編第七十四師被圍困,完全置於其熾盛火力下,退路和交通運輸被切斷;張將軍將自身置身於死地,功成與否取決於外圍友軍能否及時趕到。時值初夏,天氣炎熱,官兵饑渴疲憊,士氣低落,而外圍友軍縱使在蔣中正嚴令逼迫下,仍然無法突破華東野戰軍強力阻擊,寸步難行。整編第八十三師李天霞不斷發報電台假裝已經在路上,而第五軍邱清泉部受宋時輪第10縱隊抵抗,未能攻入縱深;整編第二十五師黃百韜無法突破王必成第6縱隊防線--李天霞雖與張將軍近在咫尺,但對張將軍素來有隙,竟是只派出一個突擊連(依軍制而言,「連」只為80-250人組成)作一下象徵式增援;黃百韜雖一如以往竭力支援,但孤掌難鳴。

5月16日,經過四天激戰,整編第七十四師被共軍殲滅,山洞裡屍首無數--張將軍與副師長蔡仁傑殺身取義,以一彈飲訣成仁,在死前有遺書曰:「十餘萬之匪向我猛撲,今日戰況更趨惡化,彈盡援絕,水糧俱無。我與仁傑決戰至最後一彈,飲訣成仁,上報國家與領袖,下答人民與部屬。老父來京未見,痛極!望善待之。幼子望養育之。玉玲吾妻,今永訣矣! 靈甫絕筆 五月十六日 孟良崮」。黃百韜見張將軍已遭到共軍圍困3天3夜又無法及時圍救,於是立即急電南京向蔣中正報告,蔣中正要求李天霞立即馳援,然而當李天霞整編第八十三師到達孟良崮時,戰役早已結束,共軍早已撤走--特別一提,李天霞之子導演李力安,活躍於影壇,曾為中共執導有公安版「亮劍」之稱《情暖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