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我去月球.影評】明知結局失敗,你會立即放棄抑或繼續追求?

撰文:方俊傑
出版:更新:

看《帶我去月球》,會聯想到《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及《我的少女時代》,非常合理。由宋芸樺主演,即是《我的少女時代》個女主角,出道作是《等一個人咖啡》,跟《那些年》同樣出自九把刀手筆,從中可以看到線性關係。更直接的聯繫是三齣電影都講述成人對中學校園生活的追憶。

類似題材長拍長有,還在上畫的日本純愛片《我想吃掉你的胰臟》又是一例,香港今年都有齣《初戀日記:賤男蜜擾》,又是一班已在職場打滾一排的男男女女,回望身穿校服時的青春。出現密度,遠高於真正以學生角度出發的青春電影。要追尋源頭,是否要數到岩井俊二《情書》的大成功?

《帶我去月球》跟上述同類作品比較,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愛情元素佔的比重,輕很多很多。(《帶我去月球》電影劇照)
+6

【編按:以下內容或含劇透,逃生門在此。】

《帶我去月球》相對上較有魔幻性。為追夢不惜一切的女主角,過得很潦倒,潦倒到死,男主角暗戀了女主角很多年,認為女主角之死是基於畢業後的際遇不順,如果不是當初自信心爆棚,如果願意安份守己接受自己才華不夠,人生就會寫意得多。於是,魔幻地得到重返過去的機會,立即用盡全力阻止女主角追夢,希望女主角因此變得長命百歲。

無錯,《帶我去月球》跟上述同類作品比較,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愛情元素佔的比重,輕很多很多。到結局,男主角能否扭轉宿命,跟女主角幸幸福福相愛下去,沒太大所謂。真正要問的問題是:假如你明知下場必定是失敗,你會立即放棄繼續追求想擁有的?還是堅持落去,覺得經歷到過程也是一種享受一種得著?對於電影好壞,我沒有太大的看法,反而比較著緊為什麼一定要回到過去說過去的故事,不可以有個未來人過來說現在的故事?

無辦法,現在不夠美好的話,來懷念過去已經變成全球通用的主旋律,台灣人看見男主角帶女主角衝破千辛萬苦入到場觀看張雨生生前最後一場演唱會,感觸大概等於香港人現在回想看過家駒現場唱《海闊天空》是有幾幸福。在十幾二十年前,小室哲哉會四出揀蟀,一個台灣女生堅信自己有能力紅到日本,你會覺得很合理而不是天真或者盲目。同樣情節放在今天的話,大概要花費更大的氣力去讓觀眾信服。湧現無數回憶中學歲月的電影,其實,有點悲哀。

對於電影好壞,我沒有太大的看法,反而比較著緊為什麼一定要回到過去說過去的故事,不可以有個未來人過來說現在的故事?(《帶我去月球》電影劇照)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