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賽車攝影】即使大環境烏雲密佈,守住我們的品味

撰文:程詩詠
出版:更新:

大抵世界上真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回事,在全民平均智慧屢創新低的香港,每天看着民建聯式「母親節快樂 Happy Father's Day」的滑稽事件,我開始笑唔出,開始擔心自己的大腦終有一天被同化……
在價低者得不求質素的年代,香港人要如何保住自己的品味和質素呢?
最近往上海賽車場走了一趟,竟找到了一些啟發。

一級方程式賽車場,雲集全球頂尖攝影師的場地,他們皆來自五湖四海,全都經驗老到,各有各風格。同一條賽道,同一項比賽,有人喜歡玩Over,有人獨愛玩Under,總之出來的相片五花八門,看得人驚喜萬分。

這些攝影大師,至少有兩個共通點,勤力而專注

開賽前一天,幾乎所有車手和工作人員都會去行track,視察賽道,攝影師也不例外。即使已累積逾500場經驗的大師如Masakazu Miyata及Rys Vladimir,也不會省掉這功夫,那是因為行track是對攝影師非常重要的預習,儘管每年踏足同一賽場,但因為廣告展板擺放的位置不同,甚或微小如植物栽種的方式有別,也會影響攝影師的設計。

是的,每名攝影師就是靠這天的預習時間,走完全程五點幾公里的賽道,來設計往後幾天在賽車場上的拍攝流程,什麼時候要拿什麼器材(賽車場跟球場不同,你沒可能把所有器材都孭上身!)並尋找最適合自己的拍攝位置。

比賽前一天要行track,比賽當天也要早兩小時到,感受天氣、風向,觀察車隊車手的狀態。

勤力,是不二法門。

當然,勤力不是唯一的致勝之道,如果攝影師只勤力地去抄襲別人,這圈子的攝影師不會如此受人尊重。

我眼見的一級方程式攝影師,全都非常專注於自己的事情,大家都各有各任務,如Mark Sutton辦通訊社,相片以多取勝,絕不花巧;LAT Photographic的攝影師愛以over的曝光手法,令主體影像更為突出;Rys Vladimir像賽車場上的獨行俠,只愛捐窿捐隙影自己的feature,你不容易在車場上發現他的影蹤。每天賽事完結,亞洲攝影師一般趕緊去Press Center「做相」,Rys卻二話不說卸下一身器材,走落賽道跑步。

眾人的風格如此不同,卻能彼此尊重,互相學習,大師鮮有大師的架子,是最令人欽佩的事。

像我作為F1賽車場上的新仔,第一晚賽事完結後,日本F1神級攝影師Masakazu Miyata竟然特地走過來「考我牌」,一邊看我的相,一邊問我光圈快門……我緊張得手心冒汗,既驚且喜,後來才知道,他很高興亞洲幫有新面孔加入,這種大師的氣度,是新手的強大後盾。

「你喜歡怎樣影就怎樣影,儘管去嘗試,影相就是如此簡單。」這是Masakazu Miyata贈我的一席話。

對的,外面即使烏雲密布,保持自己一顆澄明的心,專注自己要做的事情,為自己創造一片藍天……

如果每人都這樣做,藍天終有天連成一線,就能遮蓋烏雲,重回我們昔日天朗氣清的日子。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比賽前3小時到賽車場,拍到這張難得的閃電照。

【編按:相片由作者提供。】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