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睇展覽】別人有《多啦A夢》,我們也有《老夫子》

撰文:梁展峰
出版:更新:

老夫子,不只是個漫畫角色,早已經是個品牌。
其漫畫從 1960 年代於報章連載,到單行本和合訂本出版,經各授權公司發行革新和重編版,當中自 1970 年代起已有不同種類週邊創作——電影、動畫、話劇和 figure。
千禧前,老夫子漫畫是包含了幾代人的集體回憶和展現人情和世態的跨時代文化產物。千禧後,它是一個跟我們一起變化的角色品牌。
每隔兩、三年就有展覧或新形式作品(如電影和動畫)以及跟不同品牌 crossover 合作的產品。今年我未去主題餐廳,先去睇大師回顧展。

老夫子漫畫是包含了幾代人的集體回憶和展現人情和世態的跨時代文化產物。(余俊亮攝)

伴隨社會變遷 老夫子是真.香港人

2004 年香港藝術中心辦《耐人尋味——老夫子的香港生活》,以視覺文化的角度把老夫子漫畫、產品和新聞剪報互相對照,體現漫畫裏記載的香港文化和社會變遷。

2004 年香港藝術中心辦《耐人尋味——老夫子的香港生活》。(作者提供圖片)

今次在動漫基地舉行的回顧展覽《想入非非——老夫子漫畫作品展》,有作者手稿、方便觀眾自拍的真人等高角色模型(「秦先生」紙板和「老夫子」立體模型)以及讓觀眾自創「老夫子漫畫」的影像裝置。如此的 photo spot 和紀念品,不會讓觀眾空手而去,是主流的漫畫展覧的基本結構。這次展覽的焦點回到漫畫角色,以手稿說明那些漫畫故事其實就是我們的生活日常。

也許觀眾會錯過的是作者王家禧(筆名王澤)在「老夫子」之前的漫畫作品和報紙副刊文章,以及在地下休憩區作戶外放映的老夫子電影。電影出版年涵蓋 1970 年代到2001,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中,老夫子的形態從人扮的、動畫的到 3D 立體影像的都有,可謂(夫子)人面依舊景物全非。讀王先生的早期漫畫作品和報紙文章,他對時事和社會文化的視點,足見老夫子這個角色的出現。

今次在動漫基地舉行的回顧展覽,有真人等高角色模型。(Hong Kong Arts Centre Facebook)
動漫基地在地下休憩區放映不同時代的《老夫子》電影。(Hong Kong Arts Centre Facebook)
黃先生的早期漫畫作品和報紙文章,對時事和社會文化的視點,足見老夫子的影子。(作者提供圖片)

「耐人尋味」的展品 好玩過迪士尼樂園

展覽內容分佈於動漫基地各層展廳,展覧意念體現於展覽設計上,表達出「老夫子」早已走出平面空間,遊走於平面漫畫和立體的現實世界。

地下休憩區展出老夫子的黑白立體模型,他手執望遠鏡,一副「食花生」之態,遠看對面牆上的巨型展覽標題 backdrop 裏彩色的老夫子漫畫人物。3 樓展出的《圓入扁出》手稿前面地上有老夫子紙板,以對應手稿裏衝門後變成扁平的老夫子。4 樓展區,由著名創作人又一山人為老夫子「代筆」創作作品,把這個紙上角色化為真實的藝術家。

展品「耐人尋味/洗手間」,在展廳牆上裝上廁所門。如果你夠好奇心,打開此廁門就發現門裏只有一道紅磚牆,門後貼上的是廁所裏只有紅磚牆的老夫子漫畫,讓觀眾親身經驗「耐人尋味」。

地下休憩區展出老夫子的黑白立體模型,一副「食花生」之態,遠看對面牆上的彩色老夫子人物。(資料圖片)
《圓入扁出》手稿前面地上有老夫子紙板,以對應手稿裏衝門後變成扁平的老夫子。(作者提供圖片)
如果你夠好奇心,打開廁門就發現門裏只有一道紅磚牆,門後貼上的是廁所裏只有紅磚牆的老夫子漫畫,讓觀眾親身經驗「耐人尋味」。(作者提供圖片)

展覧彷彿造了個像 Disneyland 的「老夫子樂園」,讓觀眾親歷漫畫中的奇遇。如果別人有多啦 A 夢、米奇,我們也有「老夫子」。他是以大眾化的藝術形式,記載大眾生活的人情和世態的「香港角色」。在此謹向創造了「老夫子」這個「港人」的王老先生致敬。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