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來自離異家庭的成長故事 心理學家:童年創傷源於沒妥善輔導

撰文:李欣愉
出版:更新:

每個人的性格和遭遇和成長經歷環環緊扣,小孩許多在大人眼中被視為「反叛」的行為,可能是在家庭壓力下反彈行為。香港家庭福利會臨床心理學家蕭皓而指小孩沒有足夠的能力和人生經歷消化家庭問題,因而容易造成所謂的「童年陰影」。而男生和女孩面對家庭問題時的反應並不一樣,男生會以激烈行為表達,女生則有可能發展混亂的伴侶關系。
現時正就讀大專的羊羊和圓圓都是在離異家庭中成長,對於家庭各有感受,我們來看看她們的故事。

繪本《爸爸媽媽不住一起了》截圖。

羊羊的故事:長大後,我會像你們一樣離婚嗎?

從兩歲起,我便有個「大家庭」,有老豆和姨姨,有媽咪跟嗲哋,還有同父異母的哥哥、異父異母的姐姐。上學時會跟媽媽嗲哋一起住,暑假則到老豆姨姨的家。雖然家庭狀況跟同學不一樣,但媽咪和老豆從不會在我面前吵架,新年還有雙倍利是。我以為他們都跟我一樣開心,並未察覺他們的憂鬱,原來只是他們隱藏得很好。

初中時,或許作為第三者、又不能生小孩的姨姨壓力太大,加上老豆疼錫我而呻醋,她對着我大爆發,發洩她的不滿,然後老豆又反擊,看到他們對罵,我害怕得發抖,才發現大人之間存在許多問題……每當我跟老豆見面時,媽咪都會暗中難過,原來對父母的感情是不能隨意表達,快樂亦非跟誰都能隨意分享。然後我也學會了收藏自己的情感,學會獨自面對各種問題,大人們已經很多煩惱了,我不能再為他們增添麻煩……

我問媽媽:「將來我和你一樣會離婚嗎?」看到大人們複雜的關係,結婚對我來說只代表離婚、很多麻煩,和很多問題。其實我和媽咪、老豆都過很快樂,為什麼世界上不能夠只有我們仨?為什麼我的成長路上有這麼多人出現?為什麼不可以三人快快樂樂的去迪士尼?其他人可以消失嗎?為什麼要處理這麼多問題?什麼是婚姻?我可以不結婚嗎?

(VCG圖片)

圓圓的故事:我不想回家,想要一個真正的家。

可能媽媽結婚時年紀還小,生下我和姐姐後仍然十分愛玩。爸爸接我們放學回家後既要做家務又要做飯,媽媽卻連電話也不接。爸爸找不到她,便會生氣,會擲東西、大力拍門,偶然還會打我們。凌晨時經常被他們的吵鬧聲弄醒,睡醒後,也不時會看到電視機或玻璃門碎裂了。每天晚上看見爸爸開始不停打電話,便知道「今晚大鑊啦」,但我和姐姐只能抱着同哭……我不想回家,但我又可以去哪裏呢?

四年級時,爸媽正式分開,我和姐姐與媽媽同住,但實際上生活所有大小事情都要自己處理,餓了就買外賣,生病了便自己買藥吃,媽媽把家當作酒店,回來只是睡覺,我也不覺得這是「一個家」。我知道不會有人幫我,也學懂不去打擾大人,因為他們已有很多煩惱。雖然孤獨,但同時又覺得變輕鬆,至少不用每晚害怕有人吵架。其實小時候我很喜歡黏着媽媽,但後來關係越來越差,我覺得只要自己能生存下去到就可以了,即使未成年,我不需要父母,自己一個也沒問題。

話雖如些,我很渴望有人關心自己,卻不懂得好好的表達需要,常因小事對同學發脾氣,演變成被集體排擠,因而不想上學。中三時交了第一個男朋友,因為缺乏家庭溫暖,我很認真地對待愛情,初中時已以結婚為前題地談戀愛,把所有的愛都奉予男友,希望每一分一秒都黏在一起,甚至以發脾氣的方式索取對方的關心,當我故意掛掉電話,然後男友不斷回電我又不斷掛線時,卻十分享受這「被關心」的感覺,可惜最後男友受不了。

其實,我只是想有人關心自己,甚至不計較付出和收獲是否相等,為什麼他們都不理會我呢?

所有人都有不快的經歷,為什麼有些會變成童年陰影?

創傷有很多類型,除了身體上的侵犯或家暴,大人們經常性有衝突也是其一。香港家庭福利會臨床心理學家蕭皓而指父母是小孩兩性關係的榜樣,如爸媽經常爭吵,小孩便會學到大吵大鬧是解決分歧的方法。有些父母經常在小孩面前提及離婚、揚言要拋棄子女,亦會令小孩缺乏安全感。」在羊羊的經歷中,雖然在中學時期才意識到家庭的複雜性,但大人們的離離合合已讓她失去對婚姻的信任。

男孩子和女孩子表達情緒的方法非常不同。(VCG圖片)

有外國研究指出,如成長中長期缺乏安全感,男孩和女孩的反響可以有所不同,而且會在不同階段浮現。蕭姑娘指當女生踏入青春期,會較易渴望從情愛關係上感受安全感及依付感,或許會容易投入感情關系中甜言蜜語的表象,但未能以健康的模式維繫關係。

相反,男孩大多在小學時衍生激烈的行為,變得脾氣暴躁,常會衝動和故意搗亂。「這時候,大人通常只看到小孩無心上學、欠交功課等表面行為,而不會想到背後的原因。」

蕭姑娘從事心理學家14年,她指童年時期經歷的創傷會有長遠影響,例如自我形象低落、不相信婚姻或伴侶、與人常起爭執等等,如沒有妥善地梳理,便有機會變成「童年陰影」。「如小孩童年時經歷了嚴重的家庭衝突,精神甚至身體上的虐待,在得不到合適支援及未有足夠的人生閱歷去理解和消化創傷經驗,深刻的情緒記憶便會留在心底,又無法好好表達,便會變成所謂的童年陰影。」根據過往的輔導經驗,蕭姑娘指越嚴重的個案,通常來自較複雜的家庭,小孩的打擊不會來自單一經歷,除了當中的細節,還要看經歷的時間、往後是否有適當的輔導。

香港家庭福利會為離異家庭及兒童提供不同的支援小組及活動,通過遊戲、藝術治療等方式,讓小孩抒發壓抑的情緒,近年亦提供「大手牽小手—大哥哥大姐姐離異家庭兒童伴行計劃」,大手是指在離異家庭中長大的青年義工,而小手則是正經歷家庭轉變的小孩。義工們需先進行訓練,然後以同路人的身份陪伴及鼓勵小手,羊羊和圓圓亦是義工之一。

雖然同路人不能消除問題,但可以給予面對的力量。(VCG圖片)

圓圓回憶,曾以為全世界只有自己是這麼淒慘,在擔任義工時更能認識內在的自己,看清過往所受的影響,而羊羊則看見朋友曾因渴愛,而自願當上陪坐小姐、與多位異性建立性伴侶關係,因而期望以同路人的角色幫助小孩梳理情感。

大手小手活動負責人表示,雖然最終小孩還是獨自面對家庭問題,但陪伴可以添加力量,讓小孩更強大地去面對難題,現實上,比起社工,小手們更期待與大手們見面。

延伸閱讀:
被家人隱瞞、強逼接納同父異母妹妹 晉賢:點解唔關我事?
終日爭吵令女兒成長滯後 離異夫妻從仇人變拍檔:不想再傷害小孩
 
父母離異對小孩影響深遠 社工:很多青年問題或源於家庭問題
爸媽要離婚 難以向子女啟齒?繪本幫助小孩理解大人世界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