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要離婚 難以向子女啟齒?繪本幫助小孩理解大人世界

撰文:李欣愉
出版:更新:

大人的事情,小孩不用多管?
的確,要向小孩解釋什麼是離婚,和背後的原因十分困難,而故事則是一個很好的介入工具,幫助小孩理解和梳理情緒。以下由安徒生會計劃幹事符雪怡(雪糕姐姐)介紹的六本繪本,以簡單的比喻來描述離異,在共讀的過程中亦可讓小孩表達心中難以言明的感受。
攝影:李欣愉

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黃雪詠指出很多父母在辦理離婚和處理撫養權時,都沒有意識要照顧小孩的感受,又或不知該如何啟齒。即使父母沒有言明,敏銳的小孩亦會察覺家庭的轉變,內心會恐懼、疑惑,卻又不懂得表達。黃姑娘指出讓子女理解家庭狀況是很重要的,但事前需從小孩角度商討如何進行:「父母雙方要先達成讓小孩知情的共識,再就着小孩的年紀、心理狀態和夫妻情況決定如何表達。」

應該怎樣跟小孩解釋原本住在一起的爸媽要分開呢?黃姑娘建議可以用海龜和陸龜來比喻,跟小孩這樣說:

應該怎樣跟小孩解釋原本住在一起的爸媽要分開呢?黃姑娘建議可以用海龜和陸龜的特性來比喻。(離異家庭,插畫:Wilson Tsang)

海龜爸爸愛上陸龜媽媽,因此搬到岸上與陸龜媽媽結婚和生下小孩,但因棲息地不同,海龜不能適應陸上生活,只好回到海中。但你很厲害,是混血兒「海陸龜」,既可在海中生活,又可留在岸上,爸媽商量後,認為現時你留在陸地較好,但是海龜爸爸會經常上岸探望你呢!

黃姑娘指有些家長會把這故事延續,例如海龜爸爸回到海中後又認識了其海龜小姐,生下海龜寶寶,以此向小孩來解釋為什麼會有其他兄弟姐妹。

安徒生會計劃幹事符雪怡。

雪糕姐姐指出,大人的世界和感情問題對小孩來說十分抽象,而繪本是讓小孩略為理解的其一方法:「曾經在故事會中說到父母爭吵的情節,有小孩因而聯想到自己的家庭生活,聽得悶悶不樂,甚至發脾氣,可見故事能引導小孩說出內心感覺。」她又建議父母可與小孩共讀,就故事內容提問,藉此梳理感受。

(離異繪本)

《好事成雙》
用灰諧幽默的方式解釋什麼是離婚、價值觀不同,甚麼是「唔夾」,例如爸爸認為放假便要到郊外露營、垂釣,休閒地放鬆,媽媽則認為要與朋友一起開派對慶祝,熱熱鬧鬧的才是放假,又或什麼品種的狗才是可愛。除了簡單地表達爸媽間的問題,書中亦有描述吵架的場面,讓小孩構思解決方法。

圖文:巴貝柯爾
出版:格林名家繪本館

(離異繪本)

《我有兩個家》
故事中的主角在父母分開後,因為思念而沮喪,當嘗試與爸媽聯繫、聊電話、一起游泳後,心情便逐漸變得開朗。故事敘事性不強,着重幫助小孩抒發的情緒,以小孩的角度出發以引起共鳴,幫助小孩理解成人的想法,並帶出即使爸媽不再相愛,亦會愛自己的訊息。

作者:瑪莉安.德.史梅特
圖畫:妮可.塔斯瑪
出版:小魯文化 

(離異繪本)

《媽媽爸爸不住一起了》
故事中的爸媽已分開,以小孩自白的方式帶出疑惑的心情,如爸爸與其它女人結婚嗎?節日怎樣安排?我將來也會離婚嗎?故事風格較寫實,適合年紀較大的小孩,雪糕姐姐指也適合家長閱讀,籍此了解小孩內心世界。

作者: Kathy Stinson
出版:遠流出版
 

(離異繪本)

《恐龍離婚記》

非常童趣的離婚百科全書,提出並解答面對父母離異時會遇上的問題,例如怎樣跟朋友解釋?將來有繼父/母或新兄弟姐妹又怎辦?爸媽要自己作傳聲筒時又可怎樣回應?故事內容構思詳細,可讓小孩做心理準備來面對父母離異後的生活體驗。

圖文:蘿瑞.克拉斯尼.布朗 / 馬可.布朗
出版:遠流出版
 

(離異繪本)

華人爸爸性格內斂,較少表達感情,小孩或會以為爸爸不愛自己,《爸爸的鬍子想我嗎?》和《爸爸你愛我嗎?》以父親為主角,讓小孩理解男人表達感情的方式。

《爸爸的鬍子想我嗎?》中,女兒與爸爸經常分開,她不斷問爸爸是否想念自己,並提出期望的想念方式,而爸爸與女兒的交集不多,但總會回應她的提問,亦靜靜守護在她身邊。
作者:郝廣才
圖畫:多明尼可尼
出版:格林文化 

《爸爸你愛我嗎?》中的爸爸不懂用言語向兒子表達愛,只好收藏不同的盒子給他造玩具,如城堡、飛機,故事中的父子雖然沒有親密行為或肉麻對白,但當中有很大的空間可與小孩討論父愛形式。
圖文:史蒂芬.麥可.金
出版:三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