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媽媽】媽媽生病了,卻看見女兒的成長│Natalie

撰文:陳樂希
出版:更新:

我連續嚴重感冒了幾天,女兒也知道我身體不舒服,幾天都由爸爸帶外出玩,讓我休息。這天女兒起床後如常由爸爸帶她去玩,她卻哭鬧著說要媽媽去。爸爸解釋了情況,她還是在哭鬧,而且是非常激動。
【編按:作者為社工媽媽Natalie】

女兒邊哭邊走來走去,我雙手張開,說「囡囡來吧,媽媽好想抱你。」女兒邊哭邊跑來抱住我。

「我知道,媽媽病了幾天,你都等了幾天,今天還是由爸爸外出,還是沒有媽媽,你很難過,你很掛念我,是嗎?」

女兒崩潰式的一聲大哭 :「係呀。」

「媽媽都很掛念你,我也跟你一樣,好想一起玩······」我和女兒繼續抱著,女兒繼續哭。 我們就這樣十多分鐘。

(VCG圖片)

期間我在想,其實自己是不是真的辛苦到完全不能離開床呢?我可以想方法陪女兒一會,同時不傷害自己身體嗎?

「女女,我今天還需要休息,但是精神不太差,這樣吧,待我休息十分鐘,我再跟你去玩好嗎?當我感到累了,我就要先回家,你和爸爸可繼續玩。」 女兒收起哭泣,「好。你計時。」

十分鐘計時開始了,我在休息,女兒在房間走來走去。 大概經過了六分鐘左右,女兒突然走來跟我說:「你唔好出去喇,爸爸同我去啦。」 噢,什麼?我錯愕了。 女兒繼續說「你熄咗個計時佢啦,你唔好出去喇。你病咗留喺床休息啦。」

我說:「你唔係掛住媽媽,想同我去玩咩 ? 」
「係呀,咁一陣我同爸爸返黎,你開門比我地,然後我跑過嚟,攬住你,係咁錫你,好冇?」

我當下眼泛淚光,女兒是成長了。

她接納了不是自己想要什麼就有什麼……
她調適了失望難過的情緒……
她理解了如何明白體諒別人的處境……
她尋找了對我表達掛念的替代方法……

而且她這舉動是完全自發的,而不是被指引教導才去做。

「雞蛋由內而破叫成長,由外而破叫壓力」

媽媽生病,快三歲的小孩都已經明白生病是什麼一回事,卻哭鬧要媽媽去玩。作為父母,通常會頓感小孩的任性不講理,繼而希望好好教導小孩……

告訴小孩有話要好好說,哭鬧是不恰當行為。
告訴小孩要冷靜,若辦不到就帶他到冷靜區訓練其自行冷靜。
告訴小孩要關心媽媽,體諒媽媽生病,不能強行要媽媽外出。

但是,小孩到底是不懂道理而哭鬧,還是他真的很難過失望,需要有情緒的表達? 接納小孩當下的傷感,給小孩時間。你會發現,如果平日相處做對,小孩情緒當下就已經會自己努力調適自己的情緒,努力接受不如他所期望的現實,而無須不斷講道理「指導」小孩。

小孩經過你「指導」而做的,叫做聽從指令,不叫做成長。 成長是自發的舉動。

「讓小孩哭,家應該是每個人安全的堡壘」

我們通常有一種想法是 : 小孩能傷心,但是不能大哭大鬧······

天啊,其實這是什麼道理。小孩行為不傷害人,不傷害自己,只是自己在哭啊,還要是在家裏,一個最互相親密又最能做自己的地方,為什麼連大哭都不能?(往往是因為我們自己受不了小孩的哭聲,可能是人趨利避害的本性,可能是由於我們自己小時候也同樣被成人禁止哭泣……)

難怪慢慢地,長大了的小孩會練習,如何躲在房裏哭而不被大人發現。

「愛不使小孩變壞,寵才會。而寵不是愛」

過程中,我曾衡量自己的身體狀況而作出了讓步,願意休息十分鐘後再陪伴女兒。

家長常以為,讓步會令小孩得寸進尺,持寵生驕。如果你一讓步,小孩就乘勝追擊,我反而想提醒,那可能不是愛過度,而是愛不夠。或許你「寵」了,小孩卻依然感受不到「愛」。(還有另一種常見情況時,家長太過常常翻來覆去,朝令夕改,小孩一向都無所適從) 愛並不會寵壞孩子,寵才會。 問題在於我們能否分辨清楚,何謂愛,何謂寵。(日後有機會再談這個話題)

我努力為女兒想辦法,女兒反是因為從中體會到我對她的重視,心淡定了,也就有能力反過來為我設想。

上述的信念和背後的理論我都知道,但是發生在自己和女兒身上時,還是會驚訝、驚喜、感動。
感謝小孩讓我們成為了父母,參與他們的成長,讓我們看到了成長的美好,這風景真太美。

Natalie (專頁:玩樂才是正經事

媽媽,社工,親職教育工作者,在這裏分享兒童心理發展、親子關係建立,以及親子溝通技巧的知識。皆因心裡蘊藏一個願望──渴望看見我們這一新世代的父母,放棄對孩子催谷、對立角力的教養文化。取而代之的,是信任、尊重、溝通、自省,讓下一代在愛中成長。

更多文章:【專訪】從執書包到選大學 「懶媽」放手慢養培育子女獨立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