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媽媽】關於電子產品,除了控制還可以做什麼?│Natalie

撰文:陳樂希
出版:更新:

最近接觸的青少年家長,都異口同聲地問類似的問題 ------
「我個仔好沉迷電話電腦,點搞 ?」
「我個女好夜都唔瞓,偷偷地煲劇,點搞 ?」
哈哈,家長很可能沒有問對人,我年輕時其實也跟他們的子女沒兩樣。
【編按:作者為社工媽媽Natalie】

在中學時期,我也曾有一段時間瘋狂地沉迷電腦。瀏覽網站、ICQ、線上線下遊戲 ······ 總之一下課回家就玩電腦。

我的父母看見我的「沉迷」,如很多家長一樣會覺得很不高興,多次勸誡要我停止,而我通常都沒有作出任何回應。而不給回應的結局,也通常只有一個,就是爸爸一場大罵後,將電腦的總制關掉。然後,我就含著憤怒,懼怕,不甘的複雜情緒走到自己房間,關上了門。門外繼續是爸爸的責罵聲。

(VCG圖片)

今天的我,還有沉迷電腦嗎?沒有了。是我想通了電腦對我的壞處嗎?是我戒掉了對電腦的上癮嗎?顯然都不是。我不費吹灰之力地不再玩電腦,原因是電腦對我而言已沒有吸引力。相比玩電腦,現在對我而言,人生有太多讓我更想去做的事情。

當青少年對電腦電話沉迷得嚴重時,家長只管去制止,家長們互相交換阻止的技倆,甚至像我爸爸一樣關掉總制,或者將電腦打爛,這些做法其實都是捉錯用神。青少年的「沉迷行為」從來只是一個信號,顯示目前來說電腦電話相比他的真實生活更有吸引力,甚至是因為他的真實生活與網上世界早就分不開,他的朋友都在網上互動著。那麼,當家長只管要毀掉電腦,而沒有其他方法的話,也就等於要毀掉他的社交生活。

所以,我要說一句家長通常不喜歡聽的說話,「放低控制的雙手吧」。一來是我們根本控制不了,二來是控制的結果不一定好。我們就見過多少孩子,家長是成功降服孩子不在家長面前玩電腦,卻轉化成其他行為問題。就像有些癌症患者的經歷,你切掉了患癌的地方,癌細胞就轉移到其他地方。

做父母真的這樣無能為力嗎?某程度上是,因為子女的人生本來就屬於子女自己,子女越成長就越清楚這一點。硬要控制別人的人生,你說困不困難 ?

那麼我們就只能坐以待斃嗎 ? 也不是,我們無法控制子女的行為,但還是有事情可以做的。

(VCG圖片)

引導子女去思考自己吧。不是要子女去思考沉迷玩電腦的後果,而是試著思考自己為什麼那麼喜歡玩電腦,從而了解自己現時人生的狀態。你是喜歡玩那個遊戲?還是因為某個朋友?這個朋友對你來說有什麼意義?家長不用批判指導,只管開放地探討和了解,子女在過程中自己也就會有答案。

而作為在世上活得比較久的前輩,而且我們如此愛子女,我們還可以分享價值觀和經驗,真誠給予一些想法建議。當然前提是,對方想聽。

引導和分享的目標,只是希望輔助子女去了解自己,而非控制其行為。所以家長與子女對話後,他們也有可能繼續故我。但是沒關係啊,種子會在適當的一刻在心裡發芽。在一些時刻,尤其往往在關鍵時刻,子女會想起你的說話。我們對青少年子女要有著這樣的信心。

(VCG圖片)

面對子女,我們真要讓自己有足夠的胸懷去接納子女是獨立的個體,而且跟我們一樣,人生路也是有高低不平,這才是人的常態。如果要強硬扭轉人的常態,最悲涼的結局是,對方可能就唯有選擇真的不再當一個人了。

關於電子產品,我想,每一個時代的孩子,都有每一代的機遇與挑戰,這是一代人的命運,我們控制不了。

但是,當我們
做好自己,自己也不沉迷電子產品,對生活保持好奇和熱情。
做好與孩子的溝通和關係,能成為孩子的最後安全網。
做好引導的角色,協助孩子思考自己,一個與世界發生關係的自己。

這樣成長的孩子,其實也就不必擔心太多。

Natalie (專頁:玩樂才是正經事

媽媽,社工,親職教育工作者,在這裏分享兒童心理發展、親子關係建立,以及親子溝通技巧的知識。皆因心裡蘊藏一個願望──渴望看見我們這一新世代的父母,放棄對孩子催谷、對立角力的教養文化。取而代之的,是信任、尊重、溝通、自省,讓下一代在愛中成長。

更多文章:【母親節】在職媽媽獨力照顧自閉女兒 媽媽:把心放下不要去比較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