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媽媽】關於戒片,幾時開始?│Natalie

撰文:陳樂希
出版:更新:

自女兒兩歲開始,我常被不同長輩催促,提點──須為女兒戒片。我都只能微笑回應「快了快了」,卻仍未有為女兒安排。終於在過去兩星期,女兒在日間戒掉使用尿片的習慣了。由第一天開始至今,暫時未有「失手」,過程也帶給我倆滿滿的喜悅和感動。
【編按:作者為社工媽媽Natalie】

在網絡上查找,不難找到很多關於戒片的文章。六個步驟,三個要訣,訓練三個月。台灣一位知名的育兒專家,都說訓練需時六個月。其實再多的步驟和要訣,都不比小朋友準備好更重要。所謂的準備,常被理解成生理上的準備,也即是括約肌的成熟。而心理上是否準備好,卻常被忽視,甚至未準備好就被視為缺失,面臨指責。

(VCG圖片)

一般而言,小孩都會在三歲左右,生理和心理準備好不使用尿片,當然時間上個體存在差異。一貫輔助型的育兒信念,我相信在戒片這事情上,父母的角色在於敏感觀察小孩的現況,了解小孩是否已經準備好,然後才來個順水推舟。 如果小孩未準備好就急忙開始,當然就需要訓練六個月了。搞不好,如果當初就是六個月後才開始,小孩準備好之下開始,或許就不須六個月的訓練期了。

拔苗助長,不僅使訓練期延長,更可能有反效果,小孩對上馬桶如廁產生挫敗感。如過程中家長對小孩的「失手」表現不滿,指責批判,那更可能會後患無窮。

如何觀察小孩是否已經準備好?

1)生理上,小孩會憋尿最少幾個小時,即代表可以自主控制膀胱的括約肌肉。如果家長發現小孩穿尿片後幾小時才濕,那就代表生理成熟。

2)認知上,小孩察覺自己正有意排尿。最初,小孩常會在「痾完」才表達,及後會在「痾緊」時告訴你。此時,我們就可引領小孩再進一步,留意自己的尿意,並在尿意起時到小廁所如廁。

3)心理上,樂意到廁所如廁,並願意告別尿片,而不會感到不安。

「女女,我買了一個小廁所給你,你希望從今天開始,像媽媽一樣在廁所如廁嗎?」

「想啊! (雙眼發光!)」

「那麼你希望不穿尿片,改穿內褲嗎?」

「好啊! (興奮大叫!)」

然後進行了第一次在小廁所如廁……

當尿出來的一刻,女兒興奮笑了!那是從成長而來的喜悅,真叫我感動。而且這份內在的由衷滿足,也就激勵了她下一次去努力,無須訓練,也無須獎勵。

每一次成長,都有它的時間表。讓小孩帶著我們走,而非將小孩塞入我們自己或大眾的構想之內。

Natalie (專頁:玩樂才是正經事

媽媽,社工,親職教育工作者,在這裏分享兒童心理發展、親子關係建立,以及親子溝通技巧的知識。皆因心裡蘊藏一個願望──渴望看見我們這一新世代的父母,放棄對孩子催谷、對立角力的教養文化。取而代之的,是信任、尊重、溝通、自省,讓下一代在愛中成長。

更多文章:【峴港親子遊】5日4夜陽光海灘古蹟之旅│田媽玩樂誌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