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育】霸住玩具唔畀人玩?五招令孩子愛上分享

撰文: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
出版:更新:

媽媽催促仔仔說:「分享畀表弟玩啦,表弟又不會拿你的,小朋友不可以那麼吝嗇的,唔分享就唔乖㗎啦,快點分享啦!」
4歲的仔仔面露不情願的表情,扁了嘴巴將心愛的玩具車放手給予表弟……
子女為什麼不願意分享玩具?

分析:

孩子護着自己心愛的東西本來就很正常。大家試想:「好不容易儲錢買到自己心愛的房車,你會毫不猶豫借給別人開嗎?」想必大多數的人都不願意吧!當孩子出現不願意分享的情況時,大多數的原因並非他真的不願意與他人分享,而是孩子把「給予」和「放棄」畫上了等號,以為分享出去的東西就等如沒有。

當孩子搶別人的玩具,或緊握自己的玩具時,只是在建立自主權,確立「屬於我」的界線及保障自己權利的正常表現。以兒童心理發展來說,孩子要先學會「擁有」,才會懂得「分享」。大部分的孩子在一歲半就能了解「擁有」,但要到三、四歲才學會「分享」。

再者,根據心理學理論指出:「人總是得在自己先被滿足了以後,才有能力去滿足別人。」簡單來說,不管是玩具或餅乾,孩子懂得分享的前提是自己已經被滿足了,才有能力、也比較心甘情願的去分享給他人。

所以,孩子不願意分享玩具給其他人時,家長們其實不必過分擔心,正常情況下,只要孩子充分被滿足後,自然就會分享給他人。

只要孩子充分被滿足後,自然就會分享給他人。(視覺中國)

建議:

1. 在和平的環境下鼓勵孩子分享

例如:有小朋友來家中作客,父母可以事前跟孩子溝通:「我們把家中的玩具分享給XXX玩,這樣你們可以一起玩。」「他會覺得來我們家好開心啊!以後會常常來啊!」

例如:孩子在玩積木時,有其他小朋友上前,我們可以鼓勵孩子:「積木有很多,我們分享一些給這位小朋友,一起玩可以把積木疊更高啊!」

在和平的環境下讓孩子感受到「分享」的快樂,令孩子覺得分享並不得於失去和剝奪!

孩子哭着面被迫把玩具分享出去,這樣孩子完全不能感受到「分享」的快樂 ,只會對「分享」更拒抗,更會死守自己的物件!

2. 先讓孩子「交換」再學習「分享」

作為父母都知道要孩子「放手」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父母可以先讓孩子與其他小朋友交換玩具,讓孩子體會放手原來可以換到一件新玩具,透過「交換」他們會比較容易接受「放手」,原來放手並不代表失去,孩子跨過了這個心理關口,再學習「分享」會比較容易。

例如:我們如果約了其他小朋友出去玩,每人會帶一件小玩具,見面時大家把玩具交換玩,孩子透過這種開心的互動學習社交人際相處、分享。

3. 尊重孩子的意願

作為父母的我們,常希望孩子有同理心,然而我們自問有沒有用同理心對待孩子呢?父母應尊重和珍重孩子認為重要的,那管是你認為一文不值的東西!

我們可詢問孩子你願不願意分享出去? 如果孩子願意固然好,但如果孩子表示不願意時,我們應尊重孩子的意願,,而不是利用父母的權威把不合理的事情強加於孩子上,並強行將它合理化!

孩子不願意分享,也不要批評孩子很小器、不大方之類的說話,孩子凡事都需要時間去學習,不是一步能登天。

4. 與孩子模擬分享情境,體驗分享樂趣

父母可以和孩子玩分享遊戲,孩子不一定作為分享者的角色,有時父母應讓孩子作為被分享者的角免,這樣孩子便可以體會到被分享的快樂!例如:「爸爸/媽媽將這個分享給你玩!」「爸爸/媽媽分享給你玩,你是不是覺得好開心呢? 」「你開心爸媽也覺得好開心呢!」「哇!你分享給爸爸/媽媽玩,我覺得好開心啊!謝謝你!」父母引導孩子體會「分享」是令雙方(分享者和被分享者)都感到很快樂的一件事!

5. 讚美會分享的孩子

如果孩子願意分享,讚美他「做得好」, 摸摸他的頭、拍拍手掌鼓勵,父母不要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而忽略對孩子的讚美啊!

【本文獲「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授權轉載,原文:為什麼不願意分享玩具?】

【如對親職管教有任何問題,可發訊WhatsApp咨詢熱線 6811-2959,由「香港青年協會」註冊社工提供專業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