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製桌遊學中英數、培養邏輯思維 媽媽:計得快不代表數學好

撰文:李欣愉
出版:更新:

十隻手指頭各有長短,小孩在學習上有擅長和笨拙的領域亦屬自然。當某一科目、課題表現較為遜色,很多家長或會選擇提供更多補充練習,希望以操練的方式讓小孩鞏記,而Kay媽媽認為通過操練獲得的只是短期成效:「如不斷做練習,小孩便會認得一個題型,日後看到同類型的算式便會反射性的計數,但我希望女兒能靈活變通。」
Kay在女兒一年級時,開始就她的需要和能力自製小遊戲輔助溫習,認識桌遊後,便利用手邊或市面上買到的現成桌遊為女兒量身定做教材,讓女兒邊玩邊背乘數表、學除法、認寫中文、溫習背默、學英語動詞變化等等。介紹過各款遊戲後,記者問Kay女兒的成績增長了多少,期待以最直接、實際的理據去看這一套方法是否奏法、能讓女兒的成績有提升,但Kay卻一直不願意透露實際分數或排名:「我眼中的『進步』並非取決於分數高低,如她的理解能力有進步、計數時懂得變通,便已足夠。」
攝影:龔嘉盛

Kay強調要因應小孩的能力高低和弱項來設計遊戲,而且大多數是「有需要」時才會構思新的桌遊:「例如派回試卷後看到出事喎,便會立即去逛玩具店取靈感,晚上立刻開工製作,唔整會睡不著。」

Kay指女兒是細B,學習程度比一般適齡學童已稍為落後,而一年級的學習內容亦完全超出女兒的能力所及範圍:「以中文為例,一年級學生認識的字其實不多,但測驗考試已經要做閱讀理解,而且佔總分四成。我知道她懂的字不多,這部份當然會較低分。但以當時的年紀來說,她應該要識的字都認得,我便接受。」

除了認中英文單字,Kay亦利用桌遊道具自創了很多數學遊戲,例如在「快手疊杯」的七彩杯子貼上數字,再透過疊杯來學習十合法——例如8+6,可以先把6分拆成2和4,再先把2和8組合、建立數字為10的基底,再把餘下的4放上頂,算式便會變成10+4,比8+6更易計算。當小孩透過分解和疊杯的過程,熟習把較小的數字分解,日後不需杯子作道具,只看到文字算式也能快速計算。

計算十合法的要訣是先組成「10」,如算式是8+6,先把6拆為2和4,把2和8相加組成10作基底,再把餘數放上頂。

「我看到很多小孩背乘數表時只懂得順序背誦,例如從2乘1等於2、2乘2等於4……2乘9等於18,這樣是沒問題的,但如抽問他2乘5等於多少,他便答不出來,要從1再背起才記得。」Kay認為死記硬背的方法會讓小孩變得死板、缺乏逆向思維,因此她喜歡把算式或答案逐一寫在卡紙,混合後隨機抽出一張,讓女兒立刻計出答案或回想算式,例如看到18,要知道除了有2乘9,還有3乘6。

+9

在一年級時,Kay以為桌遊只是大富翁和啤牌,至二年級才知道有桌遊和專賣店,也有很多策略性遊戲,參加青協荃灣青年空間舉行的桌遊活動後亦得到不少啟發,因此愛上自製桌遊,並把知識滲進其中,「有些桌遊指適合八至九歲,但二年級的女兒也能玩,腦筋亦會變得靈活。因為玩得多,她在三年級時數感有很大的進步。」

「如不斷做練習,小孩便會認得一個題型,日後看到同類型的算式便會反射性的計數,但不代表數學好。數學除了計數,背後的邏輯思維和理解能力亦很重要。」Kay把一紙練習變成立體生動的小遊戲,希望從中培養女兒的數感,讓她不要害怕數學。

Kay原本在銀行工作,她指自己喜歡創意,工作時不愛隨波逐流,喜歡自創一套。例如當轉到一個新崗位,很多人為求不犯錯,都會跟從上一手的做法,或照辦煮碗的跟隨身邊同事辦事,但Kay卻喜歡摸熟背後的運作原理,再把當中繁複又累贅的程度刪走,節省工作步驟,讓事情事半功倍:「當然會招人話柄,自己要清楚所做的是否正確和奏效,如是,便要堅持。」

Kay指除了能力,小孩的情緒也會影響分數,如考試當天小孩心情不好,自然會影響分數,但這分數並不代表小孩不懂或較笨,因此單看分數沒甚麼意思。

溫習做事都不應死板繁複

這一套想法亦應用在女兒身上,希望她能從小學會靈活變通。Kay指自己也曾當過學生,也試過死記硬背,但應付考試後便通通忘光,因而不希望女兒一樣。「在一年級時已決定不讓她公式化地學習,希望她能變通,長大後踏入社會也有思考能力,這想法一直推動至現在。」

雖然喜愛輕鬆學習,但Kay卻為女兒選擇了一間較傳統的小學,每個學年有兩測兩考,「我很了解自己的小孩,知道她需要一點約束,定期的測驗和考試正好能督促她學習。」亦正因為學校風氣較傳統,Kay的學習方式在家長群中頓成了「非主流」,讓她感到迷茫:「運用桌遊學習這三年中當然有壓力和不開心,因周邊家長的教育方法皆與自己不同,雖然我對自己有信心,但沒有前例參考,因而看不透這方法用在女兒身上是否奏效,信心和膽怯是一半半的。」

Kay回憶在一年級時她所受的打擊特別大,但仍一直堅持自己的理念。到了三年級,看到女兒曾經較遜色的數學科拿到100分,不用再督促她溫習背默,上學亦越來越開心,便知道自己的方法是可行的。「分數並非代表一切,小孩的學習能力是否有提升才是最重要,例如一年級時,同一條應用題我要解釋5次,現在只需講解一次便能明白,反映女兒的理解能力有改善,又或計數時不再那麼吃力,亦反映她現在計數快了。」

近年Kay開始在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在荃葵青區的分區辦事處荃灣青年空間分享自己的桌遊教學方法,希望讓更多家長知道,學習除了操練,還有其他選擇。在這「另類學習」路上,Kay和女兒也一同努力,女兒努力學習新知識,Kay則努力堅持自己的想法,正如她堅持不直接告訴我女兒的成績和排名,不希望我單純以一個分數來判斷她和女兒。「曾有家長建議我讓女兒多做工作紙,做練習不是不好,只是大家的喜好和風格不同。每個小孩的能力不一,家長們都各自有一套教育理念,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