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教育】生火、上山、玩水 蒙特梭利導師:孩子天性愛自然

撰文:王淑君
出版:更新:

跟從蒙特梭利導師和一群只有2歲半至5歲的小孩子一同上山,原本以為只是走走平地、石屎路,心想這麼小的孩子走的山路有何高難度?但隨車到了梅子林後,便心感不妙。所謂的「玩水」,是需要攀爬石頭、小心翼翼地在叢林中行走,然後還要澗水而行。蒙特梭利的教室一般都設有公園,讓孩子感受模仿自然的學習環境,而學校的創辦人和導師則說:「既然如此,我們就直接帶他們到大自然。」
攝影:歐嘉樂、朱潤富
拍攝:馮嘉雯
剪接:李芷彤

家長先讓孩子嘗試。

近年流行行山,在假日時也看到不少父母願意抽空,帶孩子接觸大自然,或是到公園的大草地野餐,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到底蒙特梭利的自然教室和父母帶子女到大自然有什麼分別呢?

「森林學校」Rainbowtree的課程設計及導師許健迪(Brian)說:「我們都很欣賞家長帶小朋友接觸大自然,而蒙特梭利的教室會在大自然環境之中預設一些設施,例如韆鞦、吊床,在下雨的時候我們會加上天幕,天冷的時候我們會生火,讓孩子感受到在野外也能利用工具生存。」Rainbowtree的創辦人崔惠婷(Barbara)指課程除了讓小朋友接觸和探索自然界的山水昆蟲,建立知識和體能之外,還希望他們和自然有所連結。

+6

該校舉辦戶外課程已有2年的經驗,看到小朋友對大自然的熱愛,他們除了上山,還會到農莊種植。採訪當日,Brian和一群小朋友到了梅子林的溪澗,他們均需要嘗試攀爬石頭、在叢林中行走。在途中,免不了有學生向家長呼救,但Brian也建議孩子先嘗試雙手扶着石頭和樹枝,而家長則在旁邊觀察,適時協助。而當日,他們更在溪水之中找到蠑螈,有機會觸摸牠的皮膚,了解兩棲類生物的特性。

Brian指,在來年他們會舉辦5天的課程,每星期也有戶外探索的機會,「或許是到山上、到紅樹林、到沙灘或是郊野公園。和公園不同的是,孩子每次接觸石頭,而每次的地形和經驗都不一樣,學到的事物亦不一樣」。

+9
在自然之中學習,他們得到的快樂是在都市之中得不到的。
Brian, 蒙特梭利導師

在戶外課程之中,他們容許小朋友用自己的方式耕種:(按圖了解)

+14

家長Circle是在職媽媽,她帶3歲的兒子每星期參與戶外課程。她形容兒子從小好動活潑,喜歡跑跑跳跳,「在自然之中跑跳、放電,比在家中搗亂更好吧?」雖然每個星期都有一天,兒子要由幼稚園早退,她亦要放工後立即陪伴孩子在自然環境中亂闖,Circle坦言感到有些辛苦,但看到兒子由初時懵懵懂懂,到現在開始跟從導師的指示,慢慢學習,便認為相當值得。

我希望他將來會記得「童年」這份禮物。
家長Circle
Rainbowtree創辦人Barbara(左)和導師Brian(右)。

在課室內鞏固知識 可銜接主流學校

Barbara表示,蒙特梭利的特色是由孩子自由決定學習的事物,而他們會把戶外課程的經驗帶入課室,在課室之中為學生鞏固知識,同時學生亦會把課室學到的知識融入自然學習之中。

在蒙特梭利的課室,會擺放好不同的教材,由於之前學生在郊外看到蠑螈,也在農莊吃了粟米,所以Brian特意在課室之中放置了一些兩棲類動物的相片,以及粟米的填色遊戲。當孩子對教材有興趣時,Brian會先讓孩子專心地「工作」,「當小朋友專注時,我們盡量不打擾他們」。看到他們有需要時,導師才去解釋和協助。

在教室之中,學生可以按興趣學習,Brian解釋孩子不會選擇比自己高出很多的教材,導師亦能鼓勵他們勇於挑戰,在遊戲之中不知不覺學會語文、文化、數學和生活技能。Barbara亦補充指,學生在蒙特梭利教室一樣已學會幼稚園應學的知識,如銜接主流小學,學生亦能很快適應。

2名子女均選擇蒙特梭利森林教育的媽媽Annie,觀察到大女在幼稚園時不能融入校園生活,毅然為她選擇了另類教育。現時大女已升上小二,間中仍參與戶外課程。本身是教師的Annie表示,女兒在跟上小學進度時並無困難,而且更勇敢發問、主動學習。

蒙特梭利的課室設置: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