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童長困出現專注力下降易發脾氣 專家教從3方面改善疫情後遺症

撰文:余嘉文
出版:更新:

經過長達四個月的抗疫期,近日疫情有所緩和,防疫措施亦相繼解封。第五波疫情期間,小朋友需要每日留在家中,每日對著電腦上網課、對著手機電腦娛樂,有家長表示有ADHD傾向的女兒在這段日子變得更加容易發脾氣,亦難以專注。資深兒童心理輔導訓練導師許秀香表示,小朋友長期困在家中抗疫容易出現專注力下降、社交能力低等疫情後遺症,建議家長可以從3方面去改善這些症狀。

育有7歲女兒的媽媽Tammy 接受訪問時表示,前段時間第五波疫情爆發,有ADHD傾向的女兒長時間留在家中,變得更加容易發脾氣,情緒亦較不穩定。在無法外出的情況下,她只能夠讓囡囡在家中都保持有各種活動,例如畫畫、看書等等,亦表示趁著現在疫情有所緩和,會係戲子安排各種興趣班,讓女兒盡情放電。

育有7歲女兒的媽媽Tammy 前段時間第五波疫情爆發,有ADHD傾向的女兒長時間留在家中,變得更加容易發脾氣。(受訪者提供)

資深兒童心理輔導訓練導師許秀香則指出,疫情下小朋友幾乎每日留在家中,每日對著電腦上網課、對著手機電腦娛樂,對著電子產品的時間相對較多,缺乏運動和少接觸陽光的情況下,小朋友無處釋放能夠平衡情緒的安多芬,在電子產品刺激下,小朋友容易情緒高漲、發脾氣,從而導致專注力下降,影響學習。

「除此之外,小朋友喺疫情下接觸少咗人,溝通機會少,容易導致社交技巧低,到之後正常生活都好易出現唔識同人相處嘅問題。」另外,許秀香亦表示,疫情期間人人戴著口罩,年紀較小或SEN小朋友無法靠口形和面部表情學習,容易有社交問題。

疫情下小朋友幾乎每日對著電腦上網課、對著手機電腦娛樂,在電子產品刺激下,小朋友容易情緒高漲、發脾氣,從而導致專注力下降,影響學習。(PhotoAC)

除了情緒和社交問題,許秀香亦指出疫情下小朋友的睡眠質素容易變差,「因為小朋友冇咗規律性作息時間,夜訓自然影響起身時間,對太多電子產品亦會影響睡眠質素,容易導致精神狀態唔好、專注力差等問題。家長需要留意小朋友瞓覺時會唔會周身郁、磨牙甚至叫,如果有就即係睡眠質素差,需要注意。」

3方面改善疫情後遺症

許秀香建議家長可以從3方面去改善這些症狀。首先,父母一定要為孩子重拾規律的作息時間,即使上網課或放假的日子,父母都要安排每日定時學習、活動,最近疫情緩和亦建議可以每日讓孩子去公園玩一小時,盡情放電和吸收陽光,「小朋友唔專注好大原因係太多電,只要放夠電就專注到,同埋要留意小朋友瞓覺時間唔好太過夜。」

Sarah建議家長可以每日讓孩子去公園玩一小時,盡情放電和吸收陽光。(getty image)

另外,許秀香亦提及疫情下小朋友經常食無定時,亦會吃過多零食、糖果,「化學糖對腦部發展唔好,父母應該減少小朋友食零食,並且定時定候食飯,培養返良好嘅飲食習慣。」Sarah亦建議父母可以為年紀較小的小孩用講故事的方法培養溝通能力,「對於年紀較大嘅小朋友,可以約下朋友、親戚傾計,透過視像都可以,最緊要可以睇到對方樣貌,唔好淨係局限喺自己家人,同人建立返關係。不過而家小朋友要返返學已經比較好。」

資深兒童心理輔導訓練導師許秀香(Sar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