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第三條路・四】藍綠同時親美 窄化台灣未來

撰文:屈彥辰 林仕祥
出版:更新:

國民黨主席江啟臣日前接受媒體專訪時拋出一新議題,他盼國民黨能夠思考,找出統獨以外的「第三條路」。但是,台灣歷來關於第三條路的探討,無非僅是對統獨加以遮掩的政治言語,扣掉詞義詭辯之後,台灣眼前的道路事實上「非統即獨」, 且進一步考量北京方面為維護主權完整願「不顧一切」,獨的道路勢必也窒礙難行。
為此,多維新聞以「台灣的第三條路」為題,以七則稿件解構「第三條路」的本質僅是選舉包裝、迴避兩岸終局方案的「假議題」,並提出台灣能否在一個中國主權底下求得自主空間的另一種思考模式。

中研院院士吳玉山曾經提出過「避險樞紐論」,指出傳統國際關係理論多半環繞着大國,談的是對等關係,中小國家要運用時便會發現難以切合,從人口、經濟發展等綜合觀之,「台灣屬於中等國家」,「之所以有「小國」的感覺,是因為台灣面對的是中國大陸」,中小國的外交特色是「不對等」,小國置身在權力不對稱處境,需要一套更適切的框架,尤其台灣同時面對中、美兩大強權,台灣更應謹慎思考如何在中美之間求取生存。

根據吳玉山的說法,「樞紐」(pivot)是處在兩強之中保持等距關係,不斷擺盪其間來獲取最大利益,但也可能被兩強施壓懲罰;

「避險」(hedging)則是不想承受高風險,也不願完全和誰綁在一起,同時與兩強交往與防範,雖明顯親近其中一強,但也和另一強交好、改善關係。優點是保持一定獨立性,壞處是沒有絕對的安全保證;

「夥伴」(partner)完全與一強權同陣線,因而有最大的安全保障,但另一方面因為已經沒得拉攏,小國失去斡旋籌碼,很可能被視為理所當然,甚至遭到大國出賣。

吳玉山認為,中小國家多半希望採取「避險者」的策略,更符合自身利益,但在強權壓力下未必能如願。

抗中親美成為藍綠共識

然而回觀蔡英文上任以來的「中美距離」,蔡英文除2016年提出尊重「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盼望在兩岸關係上,維持馬英九任內的「現狀」外,其它時間幾乎是逐漸向美方靠攏,美方在2017至2019年底間,更像是台灣的避險。只是蔡英文礙於政治上的問題,自2020年的戰略考量或許來自美蘇冷戰時期、台灣如何於美蘇之間運用獨特的戰略位置,向美方叫價換取美援或美方經濟放行的經驗,台灣越來越向美國靠攏,甚而採取「自我解除貿易保護」的做法,以圖換取台美間的經濟往來深化,進而淡化中國大陸在經濟上對台灣的重要性。借鏡吳玉山所言,台灣此刻對美國的戰略目標更像是「夥伴」。

另一方面,國民黨在黨主席江啟臣上任後,看似漸漸替這個源自大陸的百年老黨勾勒一套「親美遠中」的兩岸關係策略,至於國民黨為何守不住訴求統一的「正藍路線」,最大心結便取決於「中華民國能否繼續存在」。

台灣獨立是把主權分割,自不待言,這是民進黨的神主牌;國民黨出現過的兩岸主張包含「一中三憲」、「一中同表」、「一國兩府」等,或者是國民黨論者主張過的兩岸應共同邁向「聯邦制」、「邦聯制」、「合眾國」等,這都是「一個主權下的治權概念」,不讓「一個中國」的主權遭到分割,但要求「兩岸政府必須對等」,即「一個主權,兩個治權,治權對等」,目的依舊在保住「中華民國」這塊招牌。

對國民黨而言,此一百年老黨存續的正當性基礎,跟中華民國的革命建國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國民黨前身是孫文等人領導的革命團體的結合,由這群革命份子構成最早民國創建初期的國民黨基礎。若說中華民國的革命建國史是構成國民黨的骨架,那麼孫文的「三民主義」 、政治主張「五權憲法」可看成是國民黨的神經網絡與肌肉。骨架消失了,空有神經網絡跟肌肉,只會是癱軟在地上的肉團。

持平而論,或許國民黨不敢死守「正藍路線」的主因,仍是考量到一旦中華民國這塊招牌遭到中共消滅,國民黨將間接隨之消亡。仿效民進黨全力擁抱美國,當前看似是國民黨防止自己傾頹的最後一塊浮木。

汪洋中的台灣

只不過,沒有節制的親美,難道就是藍綠給台​​灣民眾的唯一解答?在美蘇冷戰時期,美國的經濟、文化實力極其豐厚,經援台灣、貿易放行台灣產品進口,又或是投資台灣製造業,讓製造業成為當時的台灣經濟發展的原動力,都是「小菜一碟」。

現今的美國,國內面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肆虐,導致國內產業受傷嚴重,對外關係晦暗不明,安能有美蘇冷戰的實力給予台灣益處?就國際格局來看,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2019年10月發表的談話或可作為參考,他的談話也表露出日後歐盟對中美博弈的可能態度。

他表示,「我們正經歷西方世界霸權的終結。從18世紀起,我們就適應了建立在西方霸權基礎上的國際秩序。20世紀經歷二次世界大戰後擁有經濟和政治統治地位的美國霸權。但是,現在一切都變了,一切都被西方所犯的錯誤和美國政府近些年來的選擇所顛覆」。馬克龍指出,西方忽視中國、俄羅斯和印度等新興力量崛起的事實,國際秩序在重新洗牌。

相關文章:

中美勢將兩相傾 間於齊楚當怎行?

漫談國際:新增病例再創新高 後疫情時代的主題是衝突

對此刻的台灣來講,猶如孤舟航行汪洋,每一槳的划動都必須格外謹慎,蔡英文過度的倒向美國,是忽略了中美博弈下的「台灣機會」,正因中美正在博弈,台灣才有機會站到「樞紐」同中美雙邊喊價。而國民黨的親美,則是沒有勇氣面對自己論述能力低落的痼疾,當秉持多年且一度令台灣民眾追隨「正藍路線」受到綠營侵蝕卻無能反駁,事實上,有問題的從來不是國民黨的兩岸路線,而是國民黨無法通過自我詮釋帶給台灣人民希望而已。

說到底,就算有了美國,台灣的國際生存空間也得不到多大的伸展,但沒有了中國大陸,台灣也只是刀俎魚肉罷了,前路只會越收越窄。如同吳玉山所言,當小國在兩強之間押寶一方為夥伴,也將失去斡旋籌碼,甚至可能遭到出賣。